在长春数字科技职业学院,有一间特殊的“教室”——一条狭长的走廊,墙壁上铺陈着一幅水墨长卷,呈现出多个杨靖宇将军率领东北抗联将士英勇战斗的场景。行走其间,仿佛踏入时光隧道,迎面吹来呼啸的寒风,耳畔响起密集的枪声,胸中激荡滚烫的信念……这里就是该校依托著名画家赵明仁作品倾心打造的“人民英雄杨靖宇百米长卷展示馆”。
“同学们请看,这是杨靖宇将军发动群众抗日的场景……”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正在结合长卷内容讲授专题思政课。学生们围在老师身边,个个神情肃穆。
“我们要培养的不仅是大国工匠,更是胸怀家国的时代新人。”校长闻姝清说。基于这样的办学情怀,该校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紧密结合,以“百米长卷”馆为核心,构建起贯通历史与未来、融合科技与人文的思政教育新格局,打造沉浸式思政教育新范式。
在一间小礼堂里,一场精彩的演讲比赛正在进行中。学生们围绕东北抗联英雄故事,从不同角度抒发着爱国之情,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我们不仅将场馆打造成课堂,还推出‘写给杨靖宇将军、少年铁血队的一封信’‘穿越时空的对话’等互动环节,学生们通过演讲比赛、角色扮演、手写书信等方式与历史对话,让红色教育从单向输出转向双向共鸣。”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孙耀芬告诉记者。
学校特聘杨靖宇将军嫡孙马继志、“百米长卷”创作者赵明仁为客座教授,定期开展专题讲座,通过家族记忆与艺术创作的交织,让学生近距离感受英雄精神的温度。
9月11日,新学期伊始,马继志走进学校,参加了全校师生共同上一堂思政大课活动,并带来了以《靖宇精神·薪火相传》为主题的讲座。他以鲜活的历史细节和深情的家族记忆,生动讲述了杨靖宇将军率领东北抗联将士在白山黑水间与日寇殊死斗争的感人事迹;还结合自身参军报国、荣立战功的经历,诠释了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强调这一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意义。讲座深深打动了广大师生,掌声经久不息。
为了让学生从“观众”变“主角”,强化思政教育效果,学校特别组建了学生“百米长卷”讲解团、抗联故事宣讲队,展演抗联故事情景剧,积极推动学生从“受教育者”转变为“传播者”。目前学生已累计完成校内外讲解40余场。
作为一所以数字技术专业为特色的职业院校,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展馆打造为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平台。
在数字赋能教学研究与科技创新中心,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们正利用数字化技术,动态还原抗联战士雪地作战、智斗敌军等场景,并辅以LED大屏背景渲染,生动再现“零下40摄氏度坚守”“草根棉絮充饥”的英雄壮举;打造数字化展馆,配套开发系列微课,通过线上让更多人了解东北抗联的故事。近半年来,学生累计完成展馆数字化改造项目17项,实现了“做中学、学中悟”。
经过系统性建设,“百米长卷”馆已成为集数字化展示、沉浸式教育、专业化研究于一体的红色教育综合体。自开放以来,吸引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学生团体前来参观学习,累计接待省内外单位40余家,4000余人次,成为红色文化传承的“科技+思政”标杆。
“我校将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领广大师生传承和弘扬伟大东北抗联精神,树立大学生的信念灯塔,投身民族复兴伟业,辉映美好前程!”学校党委书记解双箭表示。
该校以创新思维破题思政教育,通过科技赋能、实践育人、全媒传播,构建起“历史可触摸、精神可传承、未来可创造”的立体化教育生态。其创新实践不仅为职业院校开展红色教育提供了新范式,更彰显了新时代高校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