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汽开区,空气里弥漫着蓬勃生长的热力:生产线上机械臂精准舞动,焊花飞溅如奋进的火花;建设工地上车辆穿梭不息,塔吊伸展如同张开的臂膀,托举着崭新的希望。

作为吉林省汽车产业的“心脏”,汽开区正以“主战场、主阵地、主渠道、主引擎”的担当,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换挡提速。
硬核指标彰显“主引擎”担当
“锚定目标,不动摇、不松劲、不讲借口、坚决完成!”这是汽开区经济工作的主基调,承载着汽开区作为省市经济“主战场、主阵地、主渠道、主引擎”的厚重责任。
目标背后,是汽开区对自身产业根基与发展潜力的清醒认知。

6月10日,2025长春国际光电博览会·Light国际会议开幕,汽开区以“汽车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携60余家汽车电子企业亮相。

通过“展台展示+论坛研讨+现场洽谈”三位一体模式,全方位呈现汽车产业与光电科技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
数据是有力的证明。汽开区拥有扎实的产业基础,有红旗、解放、大众、丰越、奥迪一汽新能源等整车工厂,年产能超过200万辆整车;拥有400余家国际、国内知名零部件企业,超过60家汽车4S店,已构建完整的整车、零部件、后市场服务“三位一体”发展体系。
作为全国汽车产业链条上的关键一环,汽开区拥有深厚的产业积淀与龙头引领优势,在吉林全面振兴率先突破的关键之年,汽开区以更高标准自我加压,不负“主引擎”之名,扛起为长春市经济大局提供强力支撑的重任。
协同作战激活“主阵地”效能
如何将宏伟蓝图转化为发展实绩?汽开区以高效协同的作战体系给出了答案:经济战线各部门如同精密运转的产业齿轮,在深入把握经济运行脉搏的基础上,精准“找差距、找短板、找措施”,确保“短板指标迎头赶上、优势指标多做贡献”。

“全区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主动担当作为,加强协同配合,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确保各项指标任务如期完成。”6月4日,汽开区1—5月经济运行及高质量发展工作专题调度会强调。
在2025长春光博会现场,汽开区展示着从“制造”到“智造”,从“单一”到“生态”的产业变革。“今年,全区推进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20个,涵盖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等领域,目前项目已全部开复工,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全流程抓好项目建设服务,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汽开区充分发挥项目建设协同推动、专班推进、清单管理、调度预警等机制作用,全生命周期参与项目建设,跟进做好要素保障,为重大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万人驻(助)万企”跑出“主渠道”速度
政策部署的效能,最终体现在服务企业的温度与速度上。汽开区持续深化“万人驻(助)万企”行动,将其打造成为护航发展的金字招牌。
高效落实“万人驻(助)万企”,汽开区充分发挥区属企业上拉作用,区班子成员、工作部门、街道属地全员上阵,逐户走访服务425户“四上”企业。

同时,汽开区选派120名党员干部担任“项目管家”,为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解决融资、用工等难题200余项,企业满意度达98%以上。

今年汽开区将推动研发总院二期、解放车桥、地通白车身一期、中自环保、富奥轻量化一期、裕新科技一期等43个项目竣工投产、应统尽统;推动一汽弗迪动力电池二期、奥迪PPE商品车储运中心、南翼生物质清洁供热二期等重点项目加快签约、落地开工。
在汽开区,“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不是口号,而是行动自觉——从土地供给、要素保障到审批提速、政策直达,一条高效服务企业的“主渠道”正全速打通,让企业心无旁骛搞生产、谋发展。
招大引强夯实“主战场”后劲
今天的项目布局,就是明天的产业版图。汽开区将招商引资视为积蓄发展后劲的“源头活水”,为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
锚定三年振兴新突破目标,汽开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员抓经济、全员抓招商、全员抓项目。

汽开区招商战线持续加强招商工作专业化水平,既抓住“手里握的”,又盯住“前面跑的”:抓牢线索,持续紧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部件、高端服务业、社会事业等重点方向,加快签约进度;加紧谋划,结合“十五五”编制规划,增强前瞻性的思考和论证,编制招商图谱。为推动汽车产业加速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方向转型升级奠定平台支撑,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产业新高地,汇聚振兴发展的强大合力。
“不松劲、不讲借口、坚决完成”,这句誓言背后,是汽开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也是汽开人开足马力、全力以赴,向着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冲刺的声声鼓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