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吉林分社正文

首页-->中新观吉

(中新观吉)绿意科技赋能,历史余韵生辉:新民大街让城市文脉触手可及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5日 15:53 来源:中新网吉林 编辑:王思博

  中新网吉林新闻7月5日电 题:绿意科技赋能,历史余韵生辉:新民大街让城市文脉触手可及

  作者 李钊

  2025年7月5日,长春新民大街正式揭开新篇章。

  这条长度1445米,承载厚重历史的文化名街历经数月精雕细琢,实现了从历史见证者到未来引领者的华丽蜕变,升级为一座承载外事活动、商务洽谈等更多功能的“城市会客厅”。

历经数月精雕细琢,新民大街升级为一座承载外事活动、商务洽谈等更多功能的“城市会客厅” 张瑶/摄
历经数月精雕细琢,新民大街升级为一座承载外事活动、商务洽谈等更多功能的“城市会客厅” 张瑶/摄

  在长春,新民大街不再是记忆中那条仅供通行的肃穆大道,而是一幅融合了历史底蕴、绿意科技、静谧与活力的生活画卷。至此,长春的城市文脉触手可及。

  新颜:现代韵律与幽雅场景

  清晨的阳光透过青松翠柏的浓密新叶,在光洁的青石路面上洒下斑驳光影,诉说着历史名街的过往。

  行走在焕然一新的新民大街上,尽是一派新气象。站在新民大街1号的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简称“吉大一院”),由北向南举目远眺,宽阔的街道两侧,数栋历史建筑浑然矗立。这些以灰黄色主基调建造而成的建筑,修缮后依然保持挺拔的姿态,尖顶绿瓦的色调造型,是独属于长春的城市气质。

  凉亭里,老人们悠闲对弈;嵌入太阳能板的智能座椅旁,年轻人正利用无线充电为手机补充“能量”;精心布局的开放式公园里,孩子在草坪上嬉戏;过路的年轻人纷纷拿出手机,认真地在屏幕上寻找最佳拍摄角度,凝固下美好的瞬间。

  新民大街的焕新,核心在于对“营造幽静高雅的服务场景”的实践。数十家浸润文化气息的特色商铺,正是这一理念的精致注脚。

沿街新增的特色餐饮巧妙地将历史建筑融入现代空间,时尚而不失古朴 张瑶/摄
沿街新增的特色餐饮巧妙地将历史建筑融入现代空间,时尚而不失古朴 张瑶/摄

  沿街新增的咖啡馆、奶茶店、烘焙店等特色餐饮多以古铜色盒子造型呈现,巧妙地将历史建筑融入现代空间,时尚而不失古朴。置身其中,咖啡醇香伴着低徊的古典乐,窗外绿意葱茏,室内优雅静谧。开街后,文创书店、艺术展等多元化商业,将为新民大街注入更多韵味。

  这些业态绝非简单堆砌,而是严格筛选、精心设计,确保其格调、服务与街路整体的历史氛围、政务商务接待需求高度契合,将“幽静高雅”具象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日常场景。

  传承:协调保护与城市文脉

  新民大街的灵魂,深植于其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厚重底蕴。两侧庄严矗立的历史建筑群,是凝固的特殊历史记忆,其独特的“兴亚式”建筑风格本身就是一部石头写就的史书。此次改造,将“协调”与“共享”理念贯穿于历史保护始终。

  据记者观察,改造工程奉行“最小干预”原则,过程中对每栋历史建筑,都如同进行一场精密手术。清洗加固原有石材,修补风化细节,严格使用传统工艺和匹配材料,确保“修旧如旧”,最大限度保留其历史原真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严格遵循保护性修缮的同时,此次改造摒弃“围起来、锁起来”的简单做法,创新性实践“可进入式保护、共享型利用”理念。核心策略在于,在确保文物本体安全和历史风貌完整的前提下,赋予历史建筑契合当代需求的新功能,使其真正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与城市公共空间。

两侧庄严矗立的历史建筑群,是凝固的特殊历史记忆,其独特的“兴亚式”建筑风格本身就是一部石头写就的史书 张瑶/摄
两侧庄严矗立的历史建筑群,是凝固的特殊历史记忆,其独特的“兴亚式”建筑风格本身就是一部石头写就的史书 张瑶/摄

  记者注意到,昔日的“深宅大院”已悄然转型为“文化空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可触摸”的历史。在保护核心区域的同时,将历史悠久的建筑进一步活化利用,变为文化展示的共享空间。这些举措,使得凝固的历史空间流动起来,市民得以步入其间,在阅读、休憩、观展中,感受建筑的宏伟气度与历史余韵。

  作为长春的城市文脉,新民大街改造是对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的深度探索。当历史建筑卸下神秘面纱,以开放的胸怀拥抱公众,城市文脉便在每一次驻足、每一次触摸、每一次交流中得以鲜活传承。

  未来:绿色创新与现代活力

  新民大街的“重生”,其意义在于它成为长春这座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转型发展的强劲引擎,集中体现了“更好地传承文脉,树立形象提振信心”理念在城市治理中的落地生根。

  走访中记者发现,绿色低碳细节无处不在。改造中全面升级的地下综合管廊,将原慢行系统中的水、电、气、热等检查井迁改至路外,使路面更加平整美观。

  沿街精心配置的树种和耐寒花卉,形成多层次的生态绿廊;点缀其间的口袋公园不仅是“城市绿肺”,更是居民休憩共享的“绿色客厅”;最具未来感的是那些融入街景的科技设施,太阳能供电的智能座椅提供免费无线充电,既绿色环保又充满科技感。

  这些“绿色”与“创新”的融合,提升了新民大街的可持续性和舒适度,是长春摆脱传统工业城市粗放印象、拥抱精细化智慧化治理的明证。

  未来的新民大街将重点聚焦于展现城市活力,融合本地特色的文化空间等业态相继落位,其幽静高雅的环境,使之成为承接重要外事活动和商务洽谈的“城市会客厅”。

新民大街融合本地特色的文化空间等业态相继落位,成为承接重要外事活动和商务洽谈的“城市会客厅” 李钊/摄
新民大街融合本地特色的文化空间等业态相继落位,成为承接重要外事活动和商务洽谈的“城市会客厅” 李钊/摄

  根据规划,新民大街将不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使其成为市民乐于亲近、共享美好生活的活力地带。

  家住新民大街附近的赵学军对记者说,“以前总觉得这条街庄重得有点距离感,现在有了公园、座椅,换了新的路灯和公交站,带娃散步、约朋友喝杯咖啡都特别惬意,这才是我们自己的大街。”

  新民大街的蝶变,本质上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阶段。它跳出了大拆大建的老路,探索出一条以保护促发展、以更新添动能、以服务提品质的创新路径。这不仅是城市更新的典范,更是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为这座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注入鲜活的城市活力样本。

  新民大街的复兴之光,正照亮长春乃至更多寻求转型城市的未来之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