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吉林分社正文

首页-->中新观吉

海外华媒吉林行:感知“五色吉林”的多元脉动与时代新声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6日 15:47 来源:中新网吉林 编辑:王思博

  中新网吉林新闻9月16日电 题:海外华媒吉林行:感知“五色吉林”的多元脉动与时代新声

  作者 苍雁 石洪宇 李钊

  9月9日至15日,由吉林省侨办联合中新社吉林分社举办的“五色吉林 四海传声”海外华文媒体吉林行活动,在长春、吉林、长白山等地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深度对话。在七天的行程中,来自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位媒体代表不仅用脚步丈量吉林的土地,更以色彩为符号,解读这片沃野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交织的绚烂长卷。

  金秋丰歌

  金色,是丰收的颜色,是成熟与希望的象征。在永吉县一拉溪镇九月丰家庭农场,低空无人机与遥感卫星共同构建起“天空地”一体化的农业监控网络。农场负责人演示了如何通过远程平台实时监测作物长势、土壤墒情与病虫害动态,引得华媒代表频频驻足。

  九月丰所在的吉林省作为中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和黑土地核心区,近年来正推动农业现代化与产业深度融合,推进智慧农业示范项目,广泛引入物联网、人工智能、遥感监测等信息技术,实现对农业全链条的智能化管控。

  荷兰一网总裁兼总编辑黄锦鸿评价道:“没想到在中国东北的黑土地上,AI技术已经如此深入地重塑传统农业模式。这些实践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也为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宝贵的解决方案。”

  银辉跃动

  银色,是吉林冬季的灵魂,更是这片土地柔与力交织的生态名片。位于世界黄金粉雪带上的吉林市,凭借两大国际滑雪场、寒冬不冻的松花江和闻名遐迩的雾凇奇观,勾勒出一幅纯净而活力的冰雪画卷。

  海外华媒代表在松花湖畔共同见证了《乐享冰雪旅游——世界旅游城市吉林倡议》的发布,内容涵盖冰雪装备科技研发、国际粉雪城市联盟共建等务实方向,标志着吉林正在从“冷资源”中培育“热经济”。

吉林市融媒体中心采访《捷华传媒》总编辑陈学东(左)。齐继革/供图
吉林市融媒体中心采访《捷华传媒》总编辑陈学东(左)。齐继革/供图

  在北山四季越野滑雪场——这座由人防工程改造而成的亚洲首例室内专业滑雪场馆,代表团在-6℃的环境中体验了四季如冬的滑雪乐趣。而百米雾凇实验室中,通过精准控制温湿度与气流,成功实现人造雾凇的枝头“绽放”。

  加拿大搜罗传媒社长陈林伸手轻触晶莹的冰晶,连连称赞:“这与天然雾凇几乎别无二致,是科学赋能自然的完美典范。”

  红色血脉

  “三地三摇篮”是红色血脉相传的吉林最鲜艳的标识。从东北抗日联军创建地、东北解放战争发起地、抗美援朝后援地,到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中国人民航空事业的摇篮……吉林拥有众多宝贵的红色资源。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览,是本次活动的重要一站。该展览总面积约4400平方米,以9大展区、28个单元的宏大连贯叙事,1200余张历史图片、70余个数据图表、1000余件(套)珍贵实物,浓缩了吉林省300余年的风云变幻。

海外华文媒体在吉林省近代史展馆参观。
海外华文媒体在吉林省近代史展馆参观。刘栋/摄

  展览讲述了巴海、吴大澂等英雄保疆守土的壮举,回顾了东北抗联将士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展现了吉林省“三地三摇篮”的历史作用。

  《澳门月刊》副社长兼副总编辑齐继革接受采访时表示,以前曾多次来过吉林,但这次参观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览,从更多元的角度更深入地认识了吉林。“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传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

  创新蓝海

  蓝色,是未来感,是科技之光,更是吉林工业转型升级的鲜明注脚。在一汽解放J7整车智能工厂,无人操控的机械臂精准抓取轮胎,平稳安装至车体,整个流程在银光闪烁中行云流水地完成。“这里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击感,”塞浦路斯《塞中时报》总经理温爱丽感叹,“不仅是自动化,更是整个生产系统的高度协同。”

海外华文媒体成员们在一汽解放J7整车智能工厂参观。李钊/摄
海外华文媒体成员们在一汽解放J7整车智能工厂参观。李钊/摄

  吉林是科教大省,曾经,匡亚明、成仿吾等一批大师“先生向北”,使吉林成为全国人才纷至沓来的集聚地;如今,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和长春应化所、中国一汽、中车长客等大校大所大企在这里扎根,科教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创新动力。

  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当得知一列动车组需经历364道装配工序,而完整装配周期仅需12天时,新西兰《中新时报》总编辑崔志珅表示:“如此高效与精密并举的生产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属罕见。”

  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作为欧美同学会在全国布局的六个海创中心之一,欧美同学会东北海创中心是欧美同学会总会助力东北三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该中心以长新创谷为载体,定位为国际创新成果孵育新阵地与留学人才集聚新平台,通过整合国际先进科技、管理经验和资本要素,推动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工作人员现场展示了部分企业的最新研发成果。如,鹏耀科技与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等合作研发生产的硼10化合物、BNCT硼剂,已广泛应用于核电、硼药、防辐射材料等应用领域。

  吉林老工业基地正以创新为引擎,在新世纪中持续释放“蓝色动能”。

  绿色底蕴

  绿色是吉林的底色。吉林的“长白林海”既是东北亚的生态屏障,又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三江源头”。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吉林行最后一站抵达长白山,在这片被誉为“物种基因库”的原始秘境中,感受自然之力的震撼与永恒。长白瀑布如白练垂空,是天池水外泄形成的壮观景象,其海拔2200米、落差68米的奔腾气势,令每位到访者叹为观止。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留地和全球环境监测点,长白山保有野生植物2540余种、野生动物364种,其生态价值远超风景观赏本身。新西兰《中新时报》总编辑崔志珅在受访时表示,长白山不仅是自然奇观,更是东北地区的生命之源。它滋养黑土地、哺育万千人民,也为区域工农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水脉支撑。

  白山松水间“五色交织”,熠熠生辉。海外华媒代表一路走来,见证了一个多维、立体、充满文化自信的吉林。而这五色交织的绚丽图景,也正通过他们的笔触与镜头,跨越山川,四海传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