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工业经济半年“成绩单”已出炉:
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对全省贡献率达52%,拉动全省4.1个百分点。
作为GDP(地区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规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如同工业经济的“晴雨表”,既直观反映着一定时期长春工业生产的景气程度,又是判断短期工业经济运行走势的重要指标。
攀高的数据,是长春工业勇挑发展大梁的生动注脚。向新向好,一路突破,长春工业体系正紧紧抓住转型发展机遇,实现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为长春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构筑坚实的“工业底座”。
由制造到智造
创新催生新动能
作为长春工业经济的“龙头”——汽车产业,正瞄准“新四化”方向,以科技创新推动汽车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实现传统产业发“新芽”、焕新生。
今年以来,红旗品牌在“智造”赛道持续发力:1月,红旗智造中大型豪华纯电SUV天工08正式上市;3月,红旗天工05、天工06在北京重磅亮相;在2025上海车展上,红旗品牌首款豪华飞行汽车亮相,计划年内完成首飞;在近日举行的第22届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上,以天工和H家族为代表的红旗车型深受年轻群体青睐,产品矩阵不仅覆盖主流市场,更完成纯电、插混、增程全动力谱系的布局……顺应产业数字化发展浪潮,中国一汽坚定推进“All in”新能源战略,加速从“制造”向“智造”跨越。
这场“智造”变革并非红旗独舞。走进奥迪一汽新能源公司长春生产基地,这里涌动着的“智造”热潮令人惊艳:应用数字孪生、3D视觉“鹰眼”等前沿技术,实现100%焊接自动化、100%全零件自动转运,生产精度与效率大幅提升;首次在中国市场引入全域的IT解决方案,借助云端系统,实现了奥迪一汽新能源公司长春生产基地全域数据高效存储与共享……目前,基于该基地先进制造体系打造的Q6L e-tron、Q6L e-tron Sportsback车型已正式开启预订。
创新的触角不止于整车制造,更在产业链延伸中勾勒出协同发展的广阔图景。如今,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电池、电驱、电控“大三电”系统已初步完成布局,奥迪一汽新能源公司长春生产基地本地配套率达到71%。
在长春,创新的浪潮从未停歇,合作的版图不断拓展。中车长客加快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研制发布CR450动车组、氢能源市域列车,不断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目前,中车长客产品已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亮丽名片。
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份,全市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产值253.94亿元,同比增长11.9%。
从汽车到轨道装备,从整车制造到核心零部件,长春正以创新为笔,在“智造”转型的画卷上书写新的篇章。
新兴产业“满弓劲发”
向高、向新势能不减
创新已成为长春鲜明的底色。
今年上半年,一个个极具长春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满弓劲发”,为这座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打开了更大发展空间,向高、向新的势能不减。
长光卫星自主研制的“吉林一号”在轨卫星达117颗,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希达电子小间距“LED集成三合一”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长光华大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全球通量最高……以“光”筑梦,竞逐尖端,彰显长春光电信息产业发展的勃勃生机。
经过多年发展,长春已形成了以“长光系”龙头企业为引领、专精特新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为支撑的企业发展格局,先后成长出长光辰芯、海谱润斯、永固科技等22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光华微电子、禹衡光学、中机试验、长光卫星等4户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长春正全力推进半导体与高端制造、卫星技术与应用及低空经济、光电材料与显示、光电传感与仪器、激光技术与应用、汽车电子“六大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加速打造千亿级光电信息产业集群。
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也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截至目前,全市现有药品批准文号3665个,“四上”企业401户,全市各级专精特新医药企业140户,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7户。蓝蒲浩业研发的人参半乳糖醛酸寡糖是国内首个人参来源化妆品新原料,今年开年首个通过国家药监局备案。金赛药业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金蓓欣(伏欣奇拜单抗)于今年7月正式获批上市,是国内首个IL-1β单抗,填补了我国痛风领域长效精准靶向治疗的空白。
此外,长春还着力打造千亿级高端装备制造、百亿级航空航天及应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全市工业经济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多点支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持续增强发展新动能。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长春市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分别增长46.7%、35.1%、25.2%和17.9%。新兴产业“满弓劲发”的态势,正为这座老工业基地城市注入全新发展动能。
多点开花
工业投资稳步推进
今年上半年,长春工业投资持续释放强劲活力,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效应强的重点项目稳步推进,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根基,勾勒出产业升级的清晰脉络。
投资9亿元的长光卫星航天信息产业园二期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该项目建成后,将全面构建航天遥感数据应用产业生态圈,实现海量数据的接收、存储、生产和分发,打造遥感数据智能化、批量化生产基地,服务全球市场。
总投资13.5亿元的奥来德OLED显示用关键功能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同样进展迅速,正着力打造世界领先的材料开发与产业化中心。该项目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将建设成为覆盖OLED发光材料、光敏聚酰亚胺(PSPI)、封装材料及显示用彩色光刻胶四大核心领域的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并配备完善的综合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提升我国在新型显示关键材料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
传统产业绿色升级领域同样亮点纷呈。总投资58亿元的长春二热电“退城进郊”燃煤发电及配套项目正加速推进。作为区域能源结构优化的关键工程,该项目采用先进的等容量替代方式,对现有机组进行节能降碳改造,规划建设两台660MW超超临界高效燃煤供热机组、4台50MW电锅炉,同步配套脱硫脱硝系统及铁路专用线。项目建成后,不仅能显著增强区域能源保供能力,更将实现能源供应的清洁化、低碳化转型。
此外,中粮油脂长春新建60万吨/年油料加工项目、本特勒长瑞智慧化工厂升级改造、长春莲花山院士科研产业园区等一批重点项目也在高效推进,共同构筑起长春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份,长春工业投资完成162.8亿元,同比增长5%,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19.8%。
这一稳健增长态势背后,是长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精准布局:在空天信息、新型显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领域持续发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同时推动汽车等传统优势产业智能化升级,加快传统能源低碳转型。这种“传统产业焕新生、新兴产业筑新高、未来产业谋新局”的多元发展格局,正为长春构建更具韧性、更有活力与绿色特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澎湃动能,也为东北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实的工业支撑。随着这批重点项目加速建成投产,长春工业经济有望在下半年及未来持续释放增长潜能,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