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吉林新闻11月3日电(石洪宇 李春红)在吉林省蛟河市新站镇,各村村民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村里没有啥唠不开的心结。一轮没谈妥还有下一轮。”3年前,各村建起了“六六议事堂”成为了村民畅谈村务公共管理,化解矛盾的地方。每月逢“6”的日子,如果有纠纷,大家便会来议事堂“化干戈为玉帛”。
实际上,这个“六六议事堂”是蛟河化解农村纠纷机制的有益尝试,在蛟河已运行了4年。4来,蛟河市创新运用“六六议事堂”工作法,倡导“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真正将矛盾吸附在村镇、平安创建在基层、服务落实在网格。
在农村,一到农闲时节,有的农民闲的没事儿容易产生矛盾纠纷。2019年10月,蛟河市委政法委和蛟河市司法局深入当地拉法街、松江镇、庆岭镇等所辖的29个村、屯,梳理当地矛盾纠纷的成因和规律,推出三个试点,在村委会设立了议事堂。每月逢6“开堂”,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持,镇、村(社区)党员干部、派驻法官、检察官、派出所民警、司法所(调委会)人员、律师(法律工作者)、职能部门机关干部以及熟悉社情民意的村(社区)两委成员、村辅警和德高望重乡贤人士等组成“议事团”,“一对一”或“专班式”听村(居)民“说事”、现场共同“议事”。
“六六议事堂”一般事项当时办、疑难问题限时办,集中解决群众的闹心事、烦心事、堵心事,搭建起群众能够谈心“诉苦”、释疑解难的服务平台。如议事日没有调解和来访事项,“六六议事堂”可变身为矛调工作“培训班”、干群关系“联络站”和政策法律“大讲堂”。非议事日,“议事堂”组成专班入村入户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打通矛调服务最后一米,确保小纠纷不隔夜、大矛盾不过周。
“六六议事堂”主动扛起德治教化的责任,在解纷服务中坚持情理结合、法德交融,倡导“调解在先、调解为主、柔性执法、释法述德”,以“乡亲里道”“家和万事兴”“退一步海阔天空”等话题作为突破口,在解决纷争的同时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优秀传统美德。
蛟河市各乡镇街也不断丰富“六六议事堂”载体,积极创办扶持粘豆包、灵芝加工等产业合作社,发掘“灵活就业”岗位,对接域外用工企业,为本地群众找事儿干,将农闲变农忙,手里的活多了,群众的矛盾少了,老百姓的钱包也鼓了;增加文娱活动,用积极健康的文体活动充实群众的生活。
现在,蛟河市17个乡镇(街)、18个社区、256个自然村,已经全覆盖实行了“六六议事堂”制度。几年来,“六六议事堂”解答法律咨询810件,化解矛盾纠纷633件,调解成功率100%。(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