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吉林分社正文

首页-->科教

长春净月高新区:办人民满意优质教育 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7日 14:34 来源:长春日报 编辑:王思博



净月高新区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

  近日,长春净月高新区的天慧幼儿园、星迹幼儿园同步开园,以差异化的办学特色,让周边家庭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一直以来,净月高新区始终将教育作为“民生优先”的重要抓手,在“十四五”时期以“聚智、赋权、集群、共生”的发展策略,锚定“立德树人示范区、优质均衡先行区、教育现代化实验区、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四区建设目标,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优质、开放、创新、融合”的净月教育品牌,一所所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让教育的温度传递到每一个家庭。

  优化供给 精准布局回应民生期盼

  随着净月高新区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各类产业集聚效应凸显,来净月高新区创业就业的企业职工、中青年人才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对入学需求的持续增长,对教育精准化布局和动态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百姓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净月高新区以“建、转、并”三个措施,构建起覆盖全学段的优质教育供给体系。

  在具体措施上,首先是建学校、增加学位。自“十三五”以来,净月高新区新建在建扩建拟建学校13所,增加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9800个,从根本上缓解了“入学难”问题。聚焦民办学校规范发展,净月高新区还与东北师大附属小学、吉林省二实验学校签订了民办学校转公协议,为全区提供了4500个优质公办学位,进一步提升了净月高新区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每年为广大家长免除教育支出6750万元,用实实在在的举措彰显了政府办好民生教育的担当。此外,净月高新区还结合部分村小规模逐年减少、办学质量不高的实际,将辖区内3所小规模学校撤并,教师根据专业特长和各校实际需求,通过自由选岗和定向选派的方式,得到了合理的安置,学生就近派入优质学校就学,在有效提升教育资源整体效能的同时,通过资源配置优化,实现了百姓上好学的实际需求。

  截至目前,净月高新区全区公办中小学校已达20所,公办教职工人数2098人,公办中小学在校生人数31614人,公办幼儿园14所,形成了“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全学段教育服务网络。

  引入资源 借势发力激活优质均衡动能

  教育发展,资源是关键。面对区域教育内涵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所需、百姓所盼,净月高新区深刻认识到,只有高水平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才能打破困局、借势发展。为此,净月高新区做了三件事:把国内优质资源借过来、把省内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引进来、将区内优质资源用好,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

  作为教育部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和中国教育学会“十三五”“十四五”紧密型教改实验区,净月高新区实施“双区并进”策略,将净月教育整体融入国内改革发展洪流。教育部改革实验区方面,通过“项目联盟实施+专家跟踪指导+政府支持保障+点线面逐步推开”的策略,通过区内省二远洋学校、华蕴学校、华岳学校、明泽学校、东师附小净月实验校和中海南湖实验学校作为项目联盟召集学校,凝聚起区域教育改革的最大合力,努力探索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教育教学改革新模式。中国教育学会实验区方面,借助中国教育学会国内顶级专家平台,挑选一批契合度较高的新优质学校作为改进样例,系统设计了“一校一理念、一校一规划、一校一章程、一校一特色”的学校发展技术路径,让每所学校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向。与此同时,还先后引入了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等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了样态丰富、各具特色的教育发展格局,实现了新建学校快速优质化、转公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发展势头。在此基础之上,净月高新区还在原有合作委托学校实行一体化管理的基础上,按照“1+1”的方式,成立了5个深度协作型教育集团和4个城乡一体化教育集团,通过项目共建和优质引领的方式,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引领辐射作用,实现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净月高新区幼儿园小朋友在创客教室开展手工实践学习
净月高新区幼儿园小朋友在创客教室开展手工实践学习

  深化改革 创新机制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

  从曾经的教育“洼地”到如今的跨越式发展,净月高新区抓住改革创新的“牛鼻子”,通过实施“集群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学校办学自主权回归改革、教育评价改革”,以制度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装上“加速器”。

  根据辖区教育样态丰富多元的特点,净月高新区将全区中小学分为合作委托学校集群、新优质学校集群和乡村教育集群,借助外部优质教育资源助力,形成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同步发展。尤其是净月高新区乡村共同体发展模式,在中国第三届基础教育论坛上承办分论坛,向全国介绍经验,点击量达160万人次。

  如果说集群改革是推动教育均衡的“基础底盘”,那么,分配制度改革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支点,净月高新区早于2017年在全省率先实施了教师分配制度改革,多劳多得、优劳优酬,这一改革极大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的积极性需要制度保障,学校的活力更需自主空间,净月高新区实施了学校办学自主权回归改革,按照国家关于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的要求,科学有序扩大学校的人事管理权、资金使用权和教育教学自主发展空间,从“要我办学”转变为“我要办学”。

  放得下的同时,还要管得好。结合学校不同样态和自主发展实际,净月高新区还配套实施了自主双线督导评价改革,将督导分为规范和自主两条线,同时嵌入了增值性评价,将学校提升发展幅度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促进了不同基础学校科学健康、创新特色发展。

  队伍提升 筑巢引凤涵养教育发展底气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净月高新区围绕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了“引、培、管”链条式培养体系,从高质量引进、分层次培养、适切性管理三个维度,系统提升队伍的专业素养与育人能力。

  为吸引更多教育人才扎根,净月高新区建立灵活的引入机制,通过应届毕业生选拔、社会公开招聘、优秀人才引进三种渠道广纳贤才,同时强化学校在教师遴选过程中的话语权和人才引进自主权,确保“引才”与“用才”精准匹配,让优秀教师既能“引得进”,更能“用得好”。

净月高新区中小学生在运动会上的精彩表演
净月高新区中小学生在运动会上的精彩表演

  引进来,还要育得强,在教师培养上,实施课程改革项目下的精准化培训。为确保教育部教学改革实验区六大项目高效落地,净月高新区针对校长、骨干教师、新教师和全体教师开展分层培养:通过问卷调查精准掌握教师需求,量身定制培训“菜单”,实现教师培训需求全覆盖、专业基本素养提升培训全覆盖,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培训中找准定位、补齐短板、提升能力。

  育得强,更要留得住。在教师管理上,净月高新区重点破解合同制教师的“后顾之忧”,在全省率先实施中小学合同制教师分级管理改革,建立与编制教师相匹配的合同制教师工资体系,显著提高了合同制教师的工资待遇,让他们能够安心从教、潜心育人。同时,按照“学校需求、区内平衡、政策激励”的原则,制定校级领导、骨干教师轮岗计划,从政策支持、待遇保障等方面鼓励优秀教师跨校交流,在全区学校间形成“强带弱、老带新、大带小、城带乡”的良好合作氛围,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经过多年精耕细作,净月高新区教育实现了从弱到强的良好发展局面,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发展内涵更加丰富,教育质量大幅提升。综合改革从“破冰试点”跨入“深水探索”,学校发展从“点状优质”跨入“集群提升”,办学水平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教育发展生态明显优化,教育竞争力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完)

  【原标题:净月高新区:办人民满意优质教育 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