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吉林分社正文

首页-->科教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中秋饺子宴包出“劳动滋味”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09日 09:42 来源:中新网吉林 编辑:王思博

  “和面要讲究‘三光’——面光、手光、盆光;馅料要饱满均匀,封口要严实紧合……”2025年10月6日下午,在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食堂二楼,面点师傅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近四百名留校学生围在操作台前,认真观摩饺子的制作过程。

  这是学校在中秋假期举办的“月揽匠心”饺子宴现场。从和面、擀皮到调馅、包制,同学们在师傅的指导下亲手实践,不少人是第一次包饺子。

  “在家从没下过厨,今天学会了包元宝饺!”来自建设工程学院的白依桐同学原本是“厨艺小白”,在食堂工作人员和同学的帮助下,也逐渐包出有模有样的饺子。“一开始总露馅,后来掌握了手法,越包越顺手。劳动真的让人有成就感。”

  操作台上,北方的同学熟练地捏出月牙饺、元宝饺,南方的同学则尝试融入家乡特色,包出花边、柳叶等造型。不一会儿,形态各异的饺子就摆满了餐盘。随着饺子陆续下锅,同学们自发整理台面、清洗工具,在协作中分享家乡的中秋习俗,畅谈大学生活的憧憬。

  出锅后的饺子不仅被端上餐桌,还被同学们细心分装,为节日期间仍坚守岗位的保安、宿管等工勤人员送去一份“热腾腾的祝福”,用实际行动传递感恩与尊重。

  “我们希望通过包饺子这一传统饮食劳动,让同学们在动手实践中领悟劳动价值、培养劳动情怀,”校团委书记孟晔老师表示,“从认识食材到完成制作,从个人尝试到团队协作,这正是以劳育德、以劳促学的生动体现。”

  暮色渐浓,月光洒入食堂。同学们在活动结束后有序整理场地,洗净餐具,恢复食堂整洁。手中捧着热饺,心中装满暖意。这个中秋,虽未归乡,却在一擀一捏之间,在一煮一尝之中,找到了另一种团圆——那是劳动的甘甜、同窗的陪伴,更是成长路上难忘的“匠心时刻”。

  据悉,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在建校26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秉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将劳动教育全面贯穿于人才培养各环节,系统构建了具有吉林特色与校本特质的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

  为夯实劳动教育根基,学校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劳动教育深度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充分挖掘各类专业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元素;编写出版《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与工程实践》教材,全面开设《劳动教育》《工程实训与劳动实践》必修课程,实现劳动教育课程化、体系化。

  在平台建设与机制保障方面,学校建成5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工程实训与劳动教育基地,并成立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中心,为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坚实的场地与智力支撑。同时,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学期综合测评体系,连续14年评定并颁发“志愿奉献奖学金”,并常态化举办“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等品牌活动,营造崇尚劳动、尊重创造的校园文化。

  通过上述一系列扎实且创新的举措,学校有效推动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深度融合,不断赋能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范式。(郭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