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吉林分社正文

首页-->金融

以金融之力 书写温情答卷——吉林工行“学习雷锋精神 争做时代先锋”系列报道(六)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0日 12:42 来源:中新网吉林 编辑:王思博

  编者按:吉林工行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以落地落实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为己任,将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融入血脉,让“雷锋精神”在金融沃土上绽放新彩。在金融助力吉林全面振兴的征程上,吉林工行将继续以雷锋精神为引领,写好金融为民答卷。

 

  在长春南大街川流不息的人潮中,工商银行立体红色工字牌匾始终如灯塔般醒目矗立。推开支行的大门,“为人民服务”五个遒劲大字历经岁月磨洗依然清晰如昨。在这里,有一位扎根基层三十三年的金融老兵,正以躬身实践的姿态,在新时代的金融版图上镌刻着雷锋精神的深刻注脚。

  “金融工作者的政治本色,就是要做经济建设的排头兵、人民群众的贴心人。”这位支行老党员魏树林的话语里,沉淀着半个甲子的坚守。

  淬炼初心:红色基因熔铸精神底色

  在魏树林的心中,党是一座永恒的灯塔,照亮着他前行的道路,他将党建工作视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2024年春寒料峭时,他带领支部党员走进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当斑驳的史料与鲜红的党旗交相辉映,以史为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更激发了党员献身革命、努力工作的热情。他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动业务发展,筑牢思想的钢铁长城。在党建活动中,该支部与分行普惠金融中心一道与吉林省某食品公司举行的党建共建活动,并催生出与食品企业的党建共建成果——300万元普惠贷款如及时春雨,让这个“百年老字号”焕发新枝。在数字化浪潮中,他创新“党建+”工作法,将党课搬进企业车间、社区网格,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末梢。

  躬耕不辍:金融疆场书写奋斗史诗

  作为一名对公客户营销经理,面对资产业务冲击百亿的历史性时刻,魏树林化身“金融尖兵”。2024年1月3日,1.5亿元保供贷款划破市场坚冰;3月30日凌晨,近15亿元的项目贷款在系统加载成功的提示音中,照亮了团队15个昼夜鏖战的疲惫面庞;当80亿元法人信贷余额的里程碑在晨曦中定格,他却在办公室和衣而眠——这已是他连续第三周未曾归家。

  在专精特新企业的服务战场上,他的战术手册写满创新:为吉林某大型电力企业定制的“股权并购+定增融资”组合拳,破解了战略新兴企业的融资困局;针对吉林某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方案”,让“中部客户拓户”战略落地生花。数字背后,是踏破36家企业门槛的执着,是上百份融资方案的打磨,更是将“金融报国”信念融入血脉的赤诚。

  大爱无声:双肩担起家国千钧

  支行荣誉墙的璀璨功劳簿下,藏着一个男人隐忍的泪光。在事业辉煌背后,魏树林默默承受家庭沉重苦难,他的家庭如狂风巨浪中飘摇孤舟,爱人深陷乳腺癌病魔,女儿历经肾移植手术生死劫,经济与精神重担如山压顶。但他从未被困境吞噬,始终坚守岗位,视工作为生命支柱与价值寄托。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句常挂嘴边的箴言,成为支撑他穿越至暗时刻的精神火炬。2024年寒冬那个刻骨铭心的深夜,当他在医院走廊目送母亲生命监护仪的曲线归零,他将家庭苦难深埋心底化为前行动力,三天后,带着袖上黑纱重返岗位的他,将悲痛化作服务乡村振兴的新动能——那个季度,17家涉农企业在他的奔走中获得金融活水滋养。

  薪火相传:精神灯塔照亮时代征程

  在青年员工眼中,魏树林是严师更是慈父。他首创的“三维成长体系”,将业务传习、党性锤炼、心理疏导熔铸一炉。徒弟小张难忘师父陪他修改32遍调查报告的那个雨夜,“魏老师教会我们的不仅是业务,更是金融人的初心和风骨”。如今,他带出的23名骨干如星火散落吉林大地,续写着雷锋精神的当代叙事。

  站在“金融强国”建设的历史坐标上回望,魏树林用三十三年光阴作答:新时代雷锋精神,是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的创新锐气,是服务实体经济时的专业匠心,是面对家国抉择时的无言大爱。他的故事,正如松花江畔生生不息的浪花,在时代长河中激荡出永恒的回响——那不是一个人的史诗,而是一代金融奋斗者精神图腾的生动写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