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吉林分社正文

首页-->金融

立足“吉林所需” 竭尽“工行所能” 做实做细金融“五大篇章”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18日 15:08 来源:中新网吉林 编辑:王思博

  2024年是“金融五篇大文章”落地之年,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吉林省金融行业应时而动,提“质”向“新”,利企惠民,品牌效应得到不断提升,公信力、传播力、影响力和转化力持续增强,在服务“东北全面振兴、吉林率先突破”过程中展现了新作为、新担当。岁序更新,让我们以榜样为标杆,汲取奋进力量,讲好“吉林金融故事”,守好金融为民初心,塑造可信赖、能托付、有温度的品牌形象,勇担责任使命,传递榜样力量!

  2024年,吉林工行立足吉林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从制约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堵点卡点入手,围绕防风险、强服务、促发展金融工作主线,切实为吉林省经济、社会、民生提供坚实有力的金融服务保障,在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的征程上贡献金融力量。

工行吉林省分行/供图

强化党建引领 做落实决策部署的“排头兵”

  坚持党建引领,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工作,用党纪学习教育强化严的氛围。健全并规范执行“第一议题”制度,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将党的领导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治理效能,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和总行党委部署要求在吉林分行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深化“五篇大文章” 做贯彻政策的“践行者”

  成立“五三三”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一体化决策落实机制,形成精准服务地方实体经济的工作闭环。科技金融在省内“专精特新”融资服务中心入驻工行服务专区,今年以来对接设备更新项目123个、科技创新企业751户,覆盖中国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推送名单的88%、98%。绿色金融积极支持省内抽水蓄能、风力发电、水系治理等绿色项目,前三季度绿色贷款KPI考核得分排名系统内第13位。普惠金融创新畜牧贷、养殖贷、人参贷等40余个数字化场景,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养老金融企业年金受托规模136.1亿元、账管规模18万户,均居同业首位。数字金融在7个地市投产“智慧社区”,开放银行体系为500余户企业、300余所学校上线平台产品,以金融科技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胸怀国之大者 当好服务实体的“主力军”

  紧扣吉林省“十四五”发展规划,率先投放省内首笔城市更新贷款、首笔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前10月该行社会责任类贷款较年初增长279.6亿元,得到省内金融监管部门肯定。绿色贷款增长52.3亿元,余额和增量均保持同业领先。助力优化对外开放环境,拓展企业海外市场,与省政府、商务厅、工信厅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阶梯式服务辖内企业国际贸易,助力吉林省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站稳人民立场 当好金融服务的“领跑者”

  牢牢把握国有大行在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中的职能定位,坚持金融为民、利民、便民,突出做好新市民等群体服务,全力以赴建设人民满意银行。提高民生服务温度,传承工行的“红色基因”,累计办理退役军人优待证36万余张;助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累计办理金融社保卡超过454万张;助力第三支柱养老产业发展,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超过30万户,开户总量、增量排名全国第8、第10位,做好居民养老一、二、三支柱的金融服务“领跑者”。

坚持改革创新 当好做优做强的“领头雁”

  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持之以恒用“五轮驱动”谋划、实施、推进重点改革事项,坚定不移当好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强化数字运营能力,成立吉林工行数字化运营中心,打造属地数字化运营活动品牌“约惠星期五”,以数字化手段提升业务效率、客户体验和社会贡献。深化网点运营体制改革,打造网点轻型化运营新模式,创建智慧型网点运营服务模式。强化金融科技输出,推出“政采合同贷”“政采流水贷”等数字化金融产品,打造“吉林省粮食电子交易平台”,切实以数字化手段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坚决守牢底线 当好金融稳定的“压舱石”

  坚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和永恒主题,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心中有底”的执行力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按照“主动防、智能控、全面管”的路径,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各类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突出信用风险防控,切实把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作为防控风险的根本之策,做好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