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吉林分社正文

首页-->文旅

吉林梅河模式:一种生活方式的“出圈”与一座品牌城市的诞生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09日 09:47 来源:中新网吉林 编辑:王思博

  以生活方式定义城市魅力,用文旅创新激活品牌价值,吉林梅河口正以前瞻性视野重塑东北文旅版图。从2025年暑期到国庆中秋双节,梅河用国际松子大会展现国际视野,两次路亚大赛点燃户外激情,大学生音旅与微电影创作大赛涌动青春灵感,老艺术家游梅河交融多元文化,一系列跳出传统框架的创新内容 ,让梅河文旅走进全国视野,更以“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的前瞻布局 ,将文旅体验升维为可感知、可参与的生活方式,在人气与消费的良性循环中,书写着一座品牌城市的诞生传奇。

  破局之道:于省域布局中精准发力,从“资源贩卖”到“生活方式营造”

  传统的文旅开发,多依赖于天赋异禀的自然风光或深厚的历史遗存。然而,对于许多缺乏顶级资源的城市而言,这条路步履维艰。吉林梅河口的破局,正在于它在吉林省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战略指引下,彻底跳出了“有什么卖什么”的旧框架,转向“消费者需要什么,我创造什么”的新逻辑。

  其核心引擎,便是“新服务系统+新生活模式+新内容打造”的三位一体战略。

  新服务系统:文旅竞争,归根结底是体验的竞争。吉林梅河口深谙此道,它打造的不仅是一个景点,而是一个让游客从抵达那刻起便倍感舒心的“服务系统”。这套系统为游客营造了一种“被尊重、被宠爱”的旅游体验,它让“人气”来了之后,能“留得下、待得久”。

  新生活模式:这是梅河最富创造性的部分。它向市场兜售的,不是冰冷的山水楼台,而是一种可感知、可沉浸、可分享的“吉林梅河生活方式”。这是一种融合了东北地域特色与现代休闲潮流的“慢生活”与“潮生活”。在知北村,是复古怀旧与田园牧歌的交织;在海龙湖,是都市情调与自然风光的融合。而将这种生活方式推向高潮的,无疑是其精心打造的 “东北不夜城”夜经济品牌。当夜幕降临,吉林梅河口便切换至流光溢彩的频道。灯火璀璨的街巷人潮涌动,琳琅满目的美食香气四溢,精彩演绎轮番上演,构建了一个充满烟火气与时尚感的夜间嘉年华。这不仅是白昼旅游的简单延长,更是一个全新的消费时空,让游客全时段、全方位地沉浸于 “吉林梅河” 所营造的独特生活韵律中。

  新内容打造:再好的产品,也需要被看见。吉林梅河口是一个极其擅长“内容制造”的高手。它精心设计的街景、建筑、活动,无一不是为社交媒体时代量身定做的“爆款素材”。通过短视频、图文等内容的持续输出,“吉林梅河” 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形成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话题吸引力。

  其中,“有一种生活叫梅河”网络话题,全国广播电视联盟曝光量达3亿次,荣登抖音全国大榜TOP8、快手全国大榜TOP4、快手同城榜TOP2;“玩路亚到梅河”话题播放量近7000万次,刷新话题播放量增速历史纪录,“校超音旅大赛在梅河”话题收获近3000万播放量。这种“内容即流量,用户即渠道”的模式,以极低的成本实现了品牌影响力的指数级增长。

  “双节”检验:从“网红”到“长红”的价值彰显

  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双节”,成为检验 “吉林梅河模式” 成色的最佳试金石。汹涌的人潮、爆满的酒店、刷屏的网络口碑,无一不在证明这套模式的强大生命力。

  “双节”的火爆表明,吉林梅河口提供的并非一次性消费的“视觉快餐”,而是具有高复游率和深层吸引力的综合性生活解决方案。当服务、内容与生活模式形成良性闭环,流量便能自然沉淀为“留量”,短暂的“网红”效应便具备了迈向可持续“长红”的坚实底座。

  样板价值:为东北振兴与全国文旅提供的“吉林梅河启示”

  吉林梅河口的成功,是吉林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枚硕果,其意义远超一城一地的旅游收入,它更是一种方法论和一种信心的输出。它打破了人们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刻板印象,证明了东北城市完全可以通过创新思维,在文旅这条新赛道上实现“换道超车”。与传统文旅城市依赖自然资源不同,梅河口选择以多面开花的姿态破局:重点打造的青年友好型城市、医美之城、康养之城、全球松子产业之都、路亚之都等名片,共同构成了其独特的竞争壁垒。这种不依赖冰雪、森林等传统资源,而是通过创意和极致运营激活城市价值的路径,为苦于转型的东北城市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吉林梅河口的崛起,是一场关于城市品牌与文旅发展的深刻变革。它证明了,在当今时代,一个城市的吸引力,不再仅仅由它的历史或自然禀赋决定,更由它能否为人们提供一种独特、美好、值得奔赴的生活方式来决定。吉林梅河口,这座在吉林省文旅宏伟蓝图下精准发力的“模范生”,正以其爆款样本的姿态,向全国展示着:只要敢于破局,善于创新,任何城市都有机会站上潮流之巅,实现人气的“狂飙”与品牌的升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