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吉林新闻10月21日电(张文阳 刘夏)近日,长春市九台区人民法院精准发力,成功调解一起涉及企业之间的合同纠纷案件。不仅高效化解了双方矛盾,更守护了企业多年积累的合作情谊,为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注入司法温度。
该案中,原告吉林省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被告辽宁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此前达成合作,由被告为原告提供稻田画设计施工及技术指导服务。原告对稻田画品质提出明确要求,希望通过主题鲜明、内容饱满的呈现效果,充分彰显企业实力。
然而,项目推进过程中却遇到“瓶颈”,观景塔实际高度仅4米,被告多次评估后认为,受此高度限制,无法完全实现原告期望的多重设计要素,双方就此陷入分歧。
为推动合作落地,双方曾持续协商近两个月,但始终未能达成一致。被告最终以“设计要求超出实际执行能力”为由提出终止合作,并基于双方常年合作基础,提议扣除已产生的设计费、种子费后,剩余款项留作次年项目预付款。这一方案未获原告认可,原告坚持要求全额返还剩余钱款,协商彻底陷入僵局,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曹晶峰第一时间梳理双方提交的证据材料,在深入了解案情的过程中,发现原被告双方已建立多年合作关系,彼此具备信任基础,这也成为调解工作的关键突破口。为避免双方“对簿公堂”破坏企业间合作纽带,法官决定在开庭前启动调解程序。
调解现场,法官先引导双方冷静陈述诉求,耐心倾听双方顾虑,随后从“多年合作情谊”切入,情理兼顾地分析:“一个项目的分歧不应抵消长期积累的信任,换位思考才能找到共赢方案。”
在法官的耐心疏导下,双方逐渐放下对立情绪,重新审视争议焦点。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被告当场通过移动支付向原告足额转付剩余款项,同时明确未来将继续深化合作。
法官介绍,案件的圆满解决,既发挥了调解工作“高效、低成本化解矛盾”的优势,减少了诉讼程序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也避免了“纠纷升级影响企业发展”的情况,让企业感受到司法对市场主体的精准护航,更以“小案件”传递了“重合作、促和谐”的法治理念,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