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吉林新闻9月24日电 (谭伟旗 曹月)近日,德惠市人民法院官方公众号发布消息介绍,在平台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新业态劳动者已成为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然而,复杂的平台用工关系衍生出诸多法律问题,亟需明晰规范。
以下从法律关系认定、权益保障、维权途径及责任防范四个维度,梳理平台用工法律要点。
平台用工法律关系界定
劳动关系:若平台对劳动者实施工作时间、流程等实质管理,且劳动报酬构成主要收入来源,双方构成劳动关系,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保护,享有社保、休息休假等法定权益。
劳务关系:劳动者以完成特定任务获取报酬,双方地位平等,无严格劳动管理,权利义务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规范。
承揽关系:平台将业务发包,劳动者自主完成工作并交付成果,双方权利义务依《民法典》合同约定履行。
核心权益保障要点
报酬支付:平台须依约支付劳动报酬,杜绝拖欠、克扣,适用《民法典》诚信原则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相关规定。
劳动安全:平台应提供安全培训与防护设备,恶劣天气采取保护措施,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休息休假:参照人社部规定,通过协商确定合理工作时长,保障劳动者休息权。
社会保险:劳动关系下平台需依法参保;非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可灵活参保,鼓励补充商业保险。
权益救济法律途径
协商调解:优先与平台协商解决争议,或通过工会、行业协会等第三方调解机构促成和解。
仲裁诉讼:劳动关系争议申请劳动仲裁;其他法律关系依合同约定选择仲裁或民事诉讼,注意留存书面证据。
法律援助: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可申请法律援助,由专业律师提供诉讼支持。
主体责任与风险防控
平台责任:规范用工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妥善处理纠纷,防范法律风险。
劳动者义务:遵守平台规则与法律法规,履行合同义务,保护商业秘密。
风险防范:双方应签订权责清晰的书面合同;劳动者需增强法律意识,平台可定期开展普法培训。
平台经济的良性发展,有赖于各方依法履职、协同共治。建议平台与劳动者强化法律认知,共同构建公平有序的用工环境,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