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辽源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自2020年8月起,该院坚持找准职能定位,指导各基层法院积极投身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建设和运行,确保诉源治理工作扎根到基层最深处。
2020年8月,在辽源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现为综治中心)成立初期,该院就积极组织各基层法院组建审判团队进驻,确保各县(区)综治中心入驻全覆盖,并结合标准化法庭建设要求,投入配套资金优化中心软硬件设施,在各个综治中心都设立诉讼服务窗口、诉讼服务室和智能审判法庭,综治中心网络平台与法院通过专线与数字法院业务应用系统实现互通互联。
诉求分流、案前调解、司法确认、立案审理、案件判决等流程均在各综治中心一站式完成,入驻综治中心的审判团队通过一站式接收、多方面调处、全链条解决等方式和“人民调解+案件速裁”等模式,对民商事纠纷实行全面管理,形成了闭环解纷。
2020年8月以来,四个县(区)综治中心审判团队共受理诉前调解案件2290件,诉前调解成功1365件,司法确认360件。受理民商事案件810件,开庭审理案件436件,法院化解纠纷数量占综治中心化解纠纷总数的23%,县(区)综治中心的实质化运行也同时对辽源地区物业纠纷等系列案件的快速化解起到了积极作用。
辽源市共有30个乡镇,17个街道,目前均成立了综治中心。乡镇(街道)综治中心设立了“一站式”服务窗口,设有群众接待室、矛盾纠纷调解室等。各基层法院按照属地原则,选派庭长、副庭长进入各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建立法官联系点47个。
各派出人民法庭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人施策,不断延伸法庭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的形式与效果。法官进入各乡镇、街道工作微信群,做实指导调解、普法宣传、联合解纷等常规性工作,同时解决处理综治中心网络平台派发的调解任务,助力平安建设重点工作。
同时,加强与党委政府及其司法所、派出所,还与学校、金融机构、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建立畅通联系机制,不断总结乡镇(街道)和辖区村(社区)综治中心法官工作情况,对下级综治中心纠纷化解不成功的案件进行进一步梳理和二次调处,将辖区难点问题向县(区)综治中心和县(区)法院汇报。
辽源两级法院积极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将诉前调解与各村(社区)综治中心网格治理体系有效对接,构建“对接关口前移、多方联动调解、分类专业调处、调解贯穿全程”的全新源头治理工作模式。
各基层法院共指派65名员额法官与562个村(社区)综治中心实现全对接,吸纳1246名网格长、387名调解员、584名群众代表,形成了法官进网格“1+3”解纷工作机制,将“线上吹哨、线下报到”的联动解纷模式做到实处、显出实效。
2023年,辽源两级法院成立了法院“警地融合”工作小组,主动对接公安机关驻村(社区)592名辅警,使原有的“1+3”解纷工作机制注入新的调解力量,升级为法官进网格“1+3+1”解纷工作机制(一名员额法官+网格员+调解员+群众代表+辅警),实现线上统一收发指令任务与线下网格排查纠纷双向融合。
2023年,辽源两级法院共开展“法官进网格”活动428次,排查矛盾纠纷352件、化解各类纠纷284件、普法宣传161次、巡回审判103次,创建“无讼社区、无讼村屯”39个。
接下来,辽源两级法院将进一步提升大局观念和服务意识,立足预防、立足调解、立足法治、立足基层,不断强化部门联动和资源共享,加强宣传发动和经验总结,为打造“辽源枫桥经验样本”贡献力量。(谭伟旗 张沫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