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化市委宣传部/供图
走进敦化市西南32公里外的红石乡大兴川村,兴川村农副产品经销专业合作社的菌包生产车间里,铲车穿梭,工人们熟练地装袋、灭菌,空气中混合着木屑与菌丝的特殊气息。这份忙碌与生机,源自村里去年落地生根的菌包厂,它不仅盘活了村集体经济,更让村民们的日子有了实实在在的奔头。
“以前冬闲,大伙儿多半在家猫冬。现在不一样了,村里有了自己的产业,我们既是工人又是股东,干劲足着呢!”负责菌种接种的村民王金荣道出了许多社员的心声。这一转变,始于2023年9月。在村党支部的牵头引领下,兴川村农副产品经销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采取“村集体控股+村干部带头+村民自愿入股”的股份制模式,村集体以63.8%的占比成为主心骨,村两委、书记及32户村民踊跃参股,总股本达62.6万元,将分散的力量拧成了一股绳,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发展共同体。
合作社坚持市场化导向,实行独立核算、民主管理,并采用直销模式,有效减少了中间环节,将更多利润留在了合作社。科学的运营机制结出了丰硕果实。本生产周期,合作社成功生产菌包100.1万袋,实现业务收入60.42万元。更可喜的是,工厂纯收入达27.74万元,并首次向股民分红5.42万元,真金白银地装进了村民的口袋。同时,菌包厂为50名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累计为他们增收22.83万元,实现了“离土不离乡,务工又顾家”。
菌包厂的成功,只是大兴川村产业振兴迈出的第一步。面对良好的发展态势,合作社并未满足于此。下一步,村里正积极谋划争取“木耳菌包发酵室项目”与“木耳吊袋大棚项目”,旨在向上游延伸,提升菌包品质和附加值,同时向下游拓展,进军木耳种植领域,构建更完整的产业链条,为合作社开辟更广阔的增收空间。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颗颗小小的菌包,正在大兴川村“发酵”出越来越大的共富产业。这条由党支部引领、合作社运营、村民共参与的振兴之路,正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宽广。(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