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吉林新闻9月30日电 (记者 石洪宇) 9月23日中国农民丰收节当天,吉林蛟河市天北镇三道沟村举办了一场以“蛟河正当红·天北丰收季”为主题的庆祝活动。
据了解,该活动这不仅是丰收的喜悦表达,更是天北镇立足“一镇一业”,围绕“天北大米”品牌建设,从传统种植走向三产融合、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丰收的背后是科技与土地的紧密结合。活动当天,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控糖米”合作项目在三道沟村的试验田里进行现场验收,专家对稻谷长势与品质的查验成为焦点。

当地政府、合作社及研究所负责人表示,对这一高附加值新品种充满信心。天北镇依托蛟河市“中国优质大米之乡”的品牌优势及本地黑土、山泉资源,始终将稻米产业作为富民强镇的根本。今年全镇水稻种植面积达2293公顷,预计稻谷产量约1.72万吨,产值可达5158万元。
在稳定稻花香2号、中科发5等优良品种基础上,天北镇今年率先推进“控糖米”试点种植,并在三个村选取不同环境的10亩试验田进行数据采集,持续优种提质,为产业升级奠定基础。
产业链的延伸是实现价值增长的关键。在三道沟村大米加工厂,新建的370平方米仓储库房正等待新米入库。据介绍,该村合作社今年与农户签订了40公顷水稻回收合同。除了常规加工,合作社还计划引入碎米酿酒技术,进一步提升附加值,实现稻米“吃干榨尽”。同时,新丰村新建的450平方米包装车间也已投入使用,展现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下,从去壳、抛光到包装全程可控的优势,有效凸显产品“新鲜”特质,推动“天北大米”由初级农产品向高附加值商品转型。

在市场竞争中,天北镇积极开拓多元销售渠道。一方面,通过“石食融合”策略,主动对接天岗石材产业园区,成功获取企业食堂订单并探索品牌联名合作;另一方面,采取“远销近售”双向驱动,在深耕省内商超等传统渠道的同时,大胆拥抱数字经济,通过组建直播团队、运营抖音账号,已将大米销往湖南、湖北、云南、广东、北京等多地,销量累计超2万斤。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网络,正助力“天北大米”突破地域限制,走向更广阔市场。
天北镇还注重将“稻米文化”与乡村旅游相融合,培育产业新增长点。通过整合“双沟·四季采摘”、富岗村黑瞎沟等资源,打造集采摘、农事体验和观光于一体的综合基地;推进中的大棚项目将与“百年果园”联动,并计划在山下发展“农家小院”,形成完整消费链条。东拦河坝文化游园、李老师植物园等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将生产场景融入旅游线路。此前举办的“春日田园野趣半日游”活动通过线上线下推广,已取得可观客流量与收益,有效带动“周末经济”发展,实现了一产引流、三产增值的良性互动。
据了解,天北镇正持续探索以“天北大米”为核心的“农业+旅游+文化”融合发展之路,让米香飘得更远,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