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吉林分社正文

首页-->财经

通化县:红松嫁接结“金果”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0日 09:16 来源:吉林日报 编辑:王思博

  金秋时节,通化县三棵榆树镇杨宝沟村群山叠翠,千亩红松嫁接林间,饱满的松塔垂坠枝头,村民们背着竹筐穿梭采摘,笑意盈盈。如今,这片1300亩的红松嫁接林,已是村民眼中“能传辈的绿色银行”。

  然而几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光景。虽然坐拥山林,但传统红松结果晚、收益低,村民始终难以靠山吃山。一段从“观望”到“信赖”的转型故事也就此展开。

  转变始于2021年村党组织书记汤继鹏带领党员远赴辽宁本溪的考察。“亲眼看到人家嫁接的红松第三年就挂果,比我们早整整十年。那一刻我就知道,这条路得走。”汤继鹏语气坚定地说。

  眼见外地红松嫁接技术的实效,杨宝沟村的党员干部们,心里燃起了改变家乡的火苗,引进“王鑫优质基因种穗嫁接技术”。但新技术落地之初,不少村民心存疑虑:“树嫁接坏了怎么办?”“投进去的钱不见果,不是打了水漂?”

  “当时就怕好好的树嫁接坏了咋整。万一不结果,钱就打水漂了。”村民关宝福道出当时村民们普遍的担忧。

  面对质疑,汤继鹏联合4名党员率先试种,“我们先种出效果,村民才会信。”据介绍,该技术不仅能实现早结丰产,还可依林地条件选择嫁接方式,技术基地提供免费全程支持与终身服务。按现有密度估算,每亩投入约400元,盛果期后亩年收益可超2000元,且持续50年以上,能真正实现“一次投入,世代受益”。

  如今,1300亩红松嫁接林已成规模,部分树木进入第六个年头,三成开始结塔。“这松塔一斤多重,市场价7块钱一斤,一棵树结30个,就能卖200多元!”种植户王来山手捧松塔,难掩喜悦。

  从最初的5人尝试发展到如今50多户积极参与,红松嫁接成了村里的“香饽饽”。“接下来,我们要利用村集体林地进一步扩大规模,带动更多人种红松、挣‘松塔钱’,真正让生态路变成富民路!”汤继鹏望着漫山的红松果林,眼中满是憧憬。

  这片日益扩大的红松嫁接林,不仅是当下丰收的“金果”,更是惠及后代的“绿色银行”,正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动力。(完)

  【原标题:红松嫁接结“金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