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厂房、发酵间、晾晒棚宽敞明亮,上万个覆盖着白布的酱缸整齐排列,先进的蒸煮、制曲、包装等智能生产设备高速运转……清晨,走进位于九台区东湖街道的田野泉酿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股浓郁的酱香扑鼻而来,掀开酱缸上的白布,只见红褐色的酱体泛着油润光泽。
“遵循节气时令、把握发酵时长,我们每年只做一茬酱!”指着发酵间内的大酱缸,田野泉酿造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起大豆酱的制作工艺,“田野泉大豆酱经过300天的自然发酵,沿用传统满族制酱工艺和手法,保持了农家酱特有的香气和原汁原味。”从探索传统酿造工艺的“老字号”酱厂,到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正是严格遵循传统制酱工艺,让田野泉大豆酱年销量达到1.1亿袋。
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要积极发展生态养殖,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细加工,做足做活“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文章,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今年年初以来,长春市以玉米、肉(奶)牛、生猪、肉鸡、梅花鹿、大米等优势产业链为重点,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延伸。今年上半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规上产值实现434.8亿元,同比增长6.1%。
长春是农业大市,所辖六个县(市)区都是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今年,长春市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的实施意见》,提出“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业”。从拉长粮食产业链,到提质特色产业链、壮大种养产业链,我市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助力乡村振兴和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这一稳定粮食生产、增强农业竞争力的重要产业,打开了农业产业化的增收“密码”。
一头连着农业、农村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城市和市民。如今,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长春正深耕“长字号”产业链,农产品加工业高歌猛进。
龙头带动
培育主体联农带农
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不仅让农产品身价倍增,更让农民分享到产业增值的收益。
走进位于公主岭市的吉林省农嫂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清甜的玉米香气扑面而来。生产线上,一穗穗色泽金黄、颗粒饱满的鲜食玉米经过脱皮分拣、切头去尾、高温灭菌、蒸煮装箱等多道严格工序,4个小时后便成了炙手可热的产品。今年上半年,通过线上电商、线下商超、OEM定制和国际贸易四大销售渠道,一批又一批鲜食玉米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真空充氮玉米粒、水果沙拉玉米粒等鲜食玉米产品更是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新宠”。
“仅线上直播带货,我们每个月销售鲜食玉米就达到了上百万穗!”农嫂食品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王小敏告诉记者,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目前形成了完整而紧密的产业链,以“科研育种—订单种植—标准加工—多元销售”为主线,建立起集研、种、产、销于一体的闭环模式,并通过土地流转和订单农业,每年经营种植鲜食玉米超过3.5万亩,稳定带动3000多户农民增收。
产业“链”得牢,联农带农作用更加突出。作为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要阵地,长春市目前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32户,其中国家级27户、省级166户、市级139户,先后培育出一批以行业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和农户全面跟进,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其中华正、正大等企业带动农民超万户。
来到位于德惠市的吉林德翔集团亿羽孵化中心,这里的一枚枚种蛋被放在智能孵化柜中,温度、湿度等实时动态信息在显示屏上一目了然,经过自动孵化、人工精选、免疫注射等环节后的鸡雏,便可由养殖户进行肉鸡代养。
“代养肉鸡风险小、收益稳定,鸡雏、饲料、防疫、销售等各项服务都由企业提供,我们只管做好养殖就行了!”说起这几年跟企业合作做肉鸡养殖生意的德惠市布海镇养殖户刘军山打开了话匣子。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德翔集团深耕肉鸡全产业链,经营范围覆盖祖代和父母代种鸡繁育、鸡雏孵化、商品代肉鸡养殖、屠宰分割、食品加工、冷链仓储、饲料生产等多个领域,年出栏肉鸡5000万只,年生产加工肉鸡2600万只,年产饲料20万吨。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群体,长春市坚持“育”“管”并重,特别是在加快农业产业链建设过程中,重点打造标杆企业引领产业发展。今年,我市组织开展了2025年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监测工作,计划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户,进一步壮大农产品加工业龙头企业队伍。
优化布局
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市场需求旺,企业生产忙。
在长春农安经济开发区,阿兴食品有限公司新投入使用的西点生产车间里,麦香、果香、奶香扑鼻而来。随着工作人员熟练地配料、制作、烘烤,一件件新鲜出炉的烘焙食品陆续下线。“这条西点生产线汇聚了多项行业前沿技术,能够在西点制作过程中精准控温、精细配料。”阿兴食品行政经理于庆武说,“去年,我们的‘短鲜食品生产基地’项目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营,现有的6条生产线都是满负荷生产,每天生产面包17万个左右,企业将持续深耕产品创新,不断提升产品的订单量。”上半年,阿兴食品实现产值3111.3万元,同比增长18.60%。
作为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长春农安经济开发区里还有50余家这样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眼下,这里正围绕粮食加工、畜禽加工、果蔬加工三大特色产业,鼓励更多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优化布局,打造产业集群。
依托粮食生产优势,深入推进农村三产融合,长春市重点建设了一批优质水稻、鲜食玉米、肉牛、肉鸡等标准化、规模化种养基地,培育了德惠经济开发区、农安经济开发区等4个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今年,我市将集中发展玉米、大豆、梅花鹿三个国家级优势产业集群。随着一个个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一项项好政策的落实,加速了长春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建设,带动了农民长期稳定增收。
走进皓月集团沃金黑牛养殖示范基地,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听着音乐,悠闲地咀嚼草料;现代化屠宰生产线上,一头头肉牛被精准分割成眼肉、肋条等数十种牛肉产品;生化制品展室内,蛋白质粉、铭月胶囊等各种精深加工产品琳琅满目……
“用工业化思维谋划现代肉牛产业大发展,我们通过精深加工把一头牛‘吃干榨净’,并形成了以肉牛养殖、反刍饲料、食品加工、生物大健康、制革、有机肥等产业为核心的肉牛全产业链,加速形成了优势产业集群。”皓月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长春大米、皓月牛肉、正大肉鸡、双阳梅花鹿……统筹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发展潜力,长春市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构建起一批具有长春特色的农特产品优势产业集群,并形成了以公主岭、榆树为重点的玉米加工集聚区;以农安、公主岭为重点的生猪、肉牛产业集聚区;以九台、双阳为重点的特色农业产业集聚区……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布局不断优化,逐步带动“长字号”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
精深驱动
延链补链积蓄后劲
做强精深加工,不仅赋予了农产品更强的竞争力、更高的附加值,还驱动了优势资源向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上下游延伸。
步入位于双阳区的东鳌鹿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产品展厅,琳琅满目的梅花鹿精深加工产品令人目不暇接,从鹿血酒到鹿油、鹿膏应有尽有,鹿血肽胶囊、鹿茸茶剂、鹿脂护肤品花样繁多,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已告别初加工阶段。
“我们生产的都是以鹿原料为主的功能性食品,改变了过去鹿产品多以农副产品、中药材销售的方式。”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一家集学、研、产、养、加、销于一体的梅花鹿全产业链精深加工企业,他们主要生产和销售的有滋补食品、保健食品、养生酒、鹿茸化妆品4个系列,其中食品系列已达到80多个品种。目前,企业正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赋能农产品加工转型升级。
区别于传统的粗加工、初加工,农产品精深加工是将其营养成分、功能成分以及副产品等进行再次加工,从而实现多次增值。年初以来,长春市重点围绕玉米、畜禽、特产等领域,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发展精深加工产业,积蓄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后劲。
在有着“天下第一粮仓”之称的榆树市,吉林正大食品有限公司屠宰车间内现代化生产设备高效运转,净膛、分割、修整、称重……以工业化思维发展食品加工产业,这里每天屠宰肉鸡15万只,公司生产的正大、正榆系列产品已覆盖鲜、冻、熟食等300余个品项,并开发出成型油炸蒸烤、双面煎蒸烤、肉丸、中华菜等九大类新产品。
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的自营门店数量达到8个,并与心声活、欧亚超市等知名大型商超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还在重点乡镇建立了直营终端,让正大食品更方便快捷地走进千家万户。今年,吉林正大食品有限公司将在打造现代化产业样板目标上再发力,力争把产能提升至14万吨。
创新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中粮、大合等企业开发了淀粉、淀粉糖、赖氨酸等多种深加工产品;华正、正大等企业开发了肉牛、肉猪和肉鸡精深加工产品,血、骨和皮革等副产品加工取得突破;东鳌鹿业、世鹿鹿业等企业开发了鹿骨钙保健品、鹿生物活性成分制品等多种产品……目前,长春市众多农产品加工企业,正通过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模式创新,由单一产业向全产业链精深加工转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