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吉林分社正文

首页-->财经

通化:紫苏种植让集体经济绽放“新绿”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13日 09:15 来源:通化日报 编辑:王思博

  “紫苏全身都是宝,茎叶及籽可入药,叶有发汗、镇咳、健胃利尿功效,还有镇痛、镇静、解毒作用,而且紫苏叶又可食用,和肉类同煮可增加香味,紫苏籽可以榨油,既能食用,又有防腐作用。”通化市辉南县辉南镇集贤村党支部书记张光辉说起紫苏满脸堆笑、头头是道。

  阳光下,集贤村的紫苏田仿佛流动的绿洲,292亩的紫苏地绿意盎然,绿叶背面紫色纹路由茎向叶延伸,随着微风轻摇,一片生机勃勃。辉南镇种植紫苏历史久远,村民们在自家房前屋后撒上一把籽,不用费心管理,它就能顽强生长,曾经的零散种植方式,如今已蜕变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书写着集贤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党员带头,合作社模式激发活力

  辉南镇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紫苏的生长提供了天然温床,四季分明的气候、充足的日照,为紫苏提供了最适宜的生长环境。集贤村拓宽思路、打破常规,实现了从传统零散种植到规模种植的发展。村委会、支部会,大会小会不断,到吉林紫苏基地进行考察,党支部书记张光辉把需要问的问题记在小本子上,向基地负责人一项一项地提问、学习,回村后他反复推敲,觉得发展紫苏种植这事儿可行。第二天他就召集村“三委”班子成员讨论符合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会议,班子成员一致同意发展紫苏项目,采取合作社集体、村民入股,村党支部管理的经营方式。赞成声、质疑声,村头巷尾都能听到议论声,张光辉说:“村民们议论就是对这个事情关注了,咱们班子成员先入股,产业发展了,村民们会不请自来。”就这样,村班子成员当天带头入了股,村民莫立辉是村里的种植大户,也是第一批入股合作社的成员,他自信地说:“俺跟着村里去基地考察,也看了一些网站上的信息,俺看这个项目能成,俺也愿意给乡亲们打个样儿。”

  绿意盎然,小紫苏念起大生意经

  这一年的春天,如火如荼的紫苏种植在集贤村进行着,合作社成员们拿着村里发放的紫苏籽,在翻整的林地间,起垄、打格子、撒籽、培土、轻压,每一步都透着庄稼人对土地、农作物的热爱。而这一粒粒紫苏种子经过阳光、雨水、土壤的滋养,顽强地破土而出,一簇簇绿色的新芽,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合作社未来的希望。

  集贤村的紫苏产业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和科学规划。村党支部书记张光辉在发展紫苏项目初期便与吉林市伊拉溪镇富达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确保紫苏种植有销路、有市场。这一举措不仅让村民没有了后顾之忧,更为紫苏产业链的延伸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学规划,产业链布局初见成效

  7月未8月初,正是紫苏叶采摘季节,村党支部书记张光辉已经着手准备头批采摘工作,紫苏叶是一种神奇的作物,采摘后它还会再生,所以采摘的时间可一直延续到9月份。张光辉打算将鲜紫苏叶与腌制紫苏叶同步进行销售,这样产业链逐步完善,从鲜紫苏叶的采摘销售,到紫苏叶的深加工,将构建起多元化的紫苏产品体系。集贤村利用老学校旧址,在50平方米的厂房内建了3个窖,并在窖内铺上厚厚的塑料布,合作社成员把采摘的鲜紫苏叶反复清洗,将清洗后的紫苏叶放入技术人员调配好的盐水中浸泡,再捞出整齐码放在窖中,为使紫苏叶均匀腌渍,他们还在窖内安装上水泵进行循环浇灌。

  张光辉的账算得很透彻,鲜紫苏叶既可满足居民日常饮食需求,又可以批量卖到饭店,市场前景很广阔,不愁销路;腌制的紫苏叶有厂家收购。这样算,一亩地种4000株紫苏,保守估计可摘紫苏叶1500斤,可打紫苏籽300斤,一亩地收入6000元,这比种植玉米要高出3800元左右。

  集贤村紫苏产业不仅丰富了市场,更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站在新的起点上,集贤村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化紫苏产业链建设,推动紫苏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让小小的紫苏产品走出村落,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