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军长征中的“扁担银行”到陕甘宁边区的“窑洞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到“第一所高等金融教育院校”的成立……
这是全国唯一以“红色金融教育”命名的展馆——吉林财经大学红色金融教育博物馆,在400余平方米的空间内,用详实的文字和500余张图片、50多段视频资料,向人们讲述着中国“百年红色金融”和“百年红色金融教育”的发展历程。

据介绍,该馆深度依托吉林省“三地三摇篮”红色文化底蕴,并于今年7月获评“吉林省下一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辐射东北、影响全国的金融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播平台。
走进博物馆“百年红色金融”展区,一批批票据、账本的照片,生动再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至今,几代金融工作者的奋斗足迹,让参观者直观感受中国金融事业的辉煌成就。
“百年红色金融教育”展区聚焦金融人才培养,从银行干部短训班到行属院校,再到各高校金融教育的蓬勃发展,清晰呈现了中国特色金融教育体系的演进过程。这一独特视角让观众深刻理解中国金融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基础。
该馆馆长鞠国华介绍,作为吉林财经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博物馆专门组建了“红色金融宣讲团”开展实践活动,使红色金融教育更加生动立体。博物馆成立两年来,吸引了众多金融机构、高校、社会公众的参观。

值得一提的是,吉林财经大学同时还建有百年财税思想史博物馆,通过回顾历史,展示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税收政策主张,到新中国成立后现代税收法律制度的实践,全方位见证税收在国家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展馆成为立足吉林、面向全国、服务税务的全国重要的税法宣传教育基地、财税思想研究基地和财税教育的交流基地,两座博物馆共同构成吉林财经大学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文化载体。(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