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驻村干部帮助村民发展庭院经济。
 美丽的乌兰昭村。
 村庄绿化美化角。
 乌兰昭村文化大院队员表演马头琴。 王凯/摄
绿荫掩映美如画,花香深处是我家。仲夏的街路两侧绚烂芬芳,庭院生机勃勃,绿树鲜花迎风摇曳。集芳菲之浓,聚乡村之美——这里就是镇赉县莫莫格蒙古族乡。今年,该乡党委、政府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创建宜居宜业美丽新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莫莫格蒙古族乡乌兰昭村“美丽庭院 干净人家”示范户吴秀珍家庭堪比县城楼房居民家庭一样干净整洁。在这里,如吴秀珍家庭一样,庭院净化美化已是村民自觉的常态化行为。村党支部在开展“洁化、序化、美化”攻坚行动中,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从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特色产业谋划和乡风文明治理入手开展示范村创建工作。加快路面硬化、太阳能路灯建设等,结合美丽村屯、整洁院落和干净人家活动,打造“村新、业兴、景美、人和”新农村。积极主动做好基础性政策与普惠性政策衔接,逐步建立起支撑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白城市政府办和电信白城分公司协助该村做好返贫监测,持续关注教育、医疗、安全住房、安全饮水等排查工作,推动政策落实。
旅游发展方兴未艾
乌兰昭村党支部书记孔令华和村干部创办领办的蒙古族特色餐厅别具特色。该乡以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为抓手,利用莫莫格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以乌兰昭村为中心集聚地,全力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网红民宿、网红拍照等打卡地。在推动生态旅游上持续发力,紧跟镇赉县“双水”“双牛”“双能”产业和旅游业“三双一旅”产业发展规划步伐,谋划全乡振兴发展。推进蒙古族文化体验馆、蒙古包等特色民宿建设,组织具有蒙古族特色的夜宿体验,如篝火舞蹈、马头琴表演、顶碗舞表演等;开发蒙古族特色餐饮,推出乔面饸烙、手把肉、烤全羊、羊汤等,让游客体验原汁原味的蒙餐文化。以主餐厅带动周围农户家特色分餐厅的形式助力村民创收。花生产业是该乡种植业中的一项主导产业,他们结合旅游资源开发,打造了“鹤园花生”特色旅游商品。乌兰昭村还将依托莫莫格风景区,拓展湿地鸟类观光游,全力打造以民族民俗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乡村旅游等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村。
人居环境整治有方
孟家油坊屯张春艳家去年5月房子失火后,县委办督查室科员、莫莫格村驻村第一书记苏航将张家纳入住房安全隐患检测户管理,还帮助张家种植了庭院香瓜增收5000多元。孟家油坊屯村民宋维武家的柴草垛格外整齐,这都是苏航和村干部、包保干部共同帮助的结果。他们和志愿者集结于每月10日、20日的人居环境清洁日,开展村头村尾、庭院圈舍环境卫生清理志愿服务活动。他们还栽植垂柳、云杉、丁香树等树木3000余棵,种植花草1万余株。积极开展村头村尾整治、柴草垛清理规范、院落物品摆放有序、美化绿化村屯环境“四大攻坚战”,彻底整治环境卫生。村里现有9名固定保洁员、2辆铲车、1辆垃圾转运车,长期保洁切实提升了人居环境质量。
卧卜村村民徐慧娟感慨道:“如今日子好了,环境美了,心情也顺畅了。”村民摒陋习勤劳动,争做美丽乡村、人居环境的践行者。全乡各村都制定完善了村规民约,依托“爱心超市”,推行积分制度,进行道德积分兑换,将村民参与志愿服务等活动进行文明实践积分量化,充分调动起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村容村貌改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庭院经济收入可观
去年,双青山村新荒户屯盖文英家2亩地庭院种植了黏玉米和蔬菜,收入4000多元;李冬梅家种植花生、李兰才家种植大蒜收入都近5000元……乌兰昭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并以向日葵为主,在向日葵生长期营造出网红拍照打卡地特色花海的效果,在丰收期果实售卖直接创造经济收入。除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增加收入外,他们还发展棚膜经济,着力构建“一村一品”产业格局,规范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夏风轻拂,乌兰昭村文化大院琴声悠扬,大院队长郑建华和73岁的范荣、敖邦柱等队员正在排练新节目。透过干净整洁的道路、标准统一的围栏,清晰感受到了乡村文明的气息。去年,全村评选出“美丽庭院”12户、“干净人家”15户、“孝老爱亲”示范户家庭6户。
近年来,该县把“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多管齐下,乡风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莫莫格蒙古族乡的村容村貌越来越美,文明家园建设成果越来越丰,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新画卷跃然鹤乡大地。她的华美嬗变,是镇赉县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实例。今年,全县各村屯围绕人居环境整治“四大攻坚战”,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大力开展“美丽庭院 干净人家”创建活动,通过优秀典型的示范引领,让乡风文明深入人心。通过一系列丰富的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推动全县各村屯由“一处美”向“一片美”、由“一时美”向“长久美”、由“外在美”向“内涵美”转变,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内生动力。
(来源:白城日报)
(编辑:王思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