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婉容。延吉市委宣传部/供图
11月13日,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后婉容生平展,正式向广大市民开放展出。
位于延边艺术剧场旧址南侧的末代皇后婉容生平展,共有七块设计精巧的展示板组成,通过“才貌双全,贵戚闺秀”“钦定入宫,册封皇后”“被逐出宫,乐逍天津”“心系灾民,救世善人”“出逃未果,囹圄长春”“香消玉殒,病逝延吉”以及“婉容生平年表”等七个板块,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人们介绍了婉容的一生。
婉容1906年11月13日出生于北京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帽儿胡同荣府,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的妻子。婉容的曾祖父长顺是清代三朝重臣,曾出任吉林将军,镇守东北边疆。父亲荣源,时任内务府大臣。婉容的生母恒香,是定郡王溥煦的孙女、毓长的第四女。婉容家中还有长婉容两岁的同母哥哥润良(娶溥仪大妹韫媖),小她六岁的异母弟弟润麒(娶溥仪三妹韫颖)。
婉容的父亲是位开明人士,一向主张男女平等,除了教她读书习字、弹琴绘画,她的父亲还特意聘请了英语老师,因此婉容不仅知书达理,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还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1922年,已满16岁的婉容因其不仅容貌端庄秀美、清新脱俗,且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而在贵族中闻名遐迩。同年被选入宫,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后。12月1日,逊帝溥仪举行大婚仪式。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溥仪被驱逐出紫禁城,婉容也随之离宫,随溥仪前往天津居住。
婉容虽深居皇宫,不问政事,却心系百姓,经常参与慈善活动。1923年12月,婉容向北京“临时窝窝头会”捐赠大洋600元,以赈济灾民。1931年全国性大水灾,婉容捐出自己当初系以二千五百元购得的一串172颗珍珠串成的项链及大洋以赈灾民,这件事当时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京、津、沪的报纸也相继刊登了“皇后”的玉照和她所捐赠的珍珠项链。《大公报》以“溥浩然夫人捐珍珠赈灾”为题做了专题报导。
溥仪一直想复辟大清,1928年孙殿英盗挖清陵后,更加剧了他的复辟之心。九•一八事件后,溥仪不断与日本人接触,想利用日本人达到复辟的目的,并最终同意日本人的要求,从天津前往东北,欲成立伪满州国。1932年1月,婉容在日本人的诱骗下来到东北与溥仪团聚,但此时的溥仪已成为听任日本关东军摆布的傀儡,从此她自已也落入阴谋的陷阱,一切都要听从日本人的安排,她的一举一动都受到秘密监视,甚至不能走出大门一步。婉容不堪忍受日本人的欺辱,多次策划出逃,均未成功。1934年3月1日被册封为满洲帝国皇后。从此,婉容再也没有找到逃脱的机会,不能出楼宇半步,又遭溥仪厌弃,生不如死的她,便选择了自我毁灭,吸食鸦片烟度日。
1945年8月,苏联红军攻占被日本占领的东北,婉容随溥仪等宫廷人员溃逃到达通化临江县大栗子沟,18日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并弃“皇后”和“贵人”,带溥杰、润麒等九人欲逃亡日本,19日在沈阳机场被苏军俘虏。1946年4月婉容、嵯峨浩等十余人随军抵达长春,接受审讯后被释放,因无亲属收养,后因战事加剧,只能随部队继续转移,最后被安置在延吉监狱。1946年6月20日凌晨五时,病逝于吉林省延吉监狱(延边艺术剧场旧址)。
婉容病逝后,看管人员找木板钉一棺木,将婉容抬至帽儿山下的南山坡一地势较高处埋葬。后经多方考证,婉容具体埋葬地点位于现延吉市气象局北坡松林内。(郭佳)
清末代皇后婉容生平年表
(1906.11.13—1946.06.20)
1906年11月13日,生于北京市地安门外帽儿胡同荣府。
1913年全家移居天津伦敦路,进入天津一所美国教会学校学习。
1922年3月10日,溥仪传旨,立为皇后,同封文绣为淑妃。
1922年3月17日,返回北京,回到帽儿胡同老宅。
1922年12月1日零时,宣统亲送凤舆、迎娶婉容,典礼盛大。
1924年10月末,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乔装出逃紫禁城的计划,未及实施。
1924年11月5日,与溥仪被鹿钟麟驱逐出宫,幽闭在醇王府内。
1924年12月初,日本公使馆将溥仪婉容一家接入馆中庇护起来。
1929年7月9日,溥仪全家迁居天津日租界景园。
1931年11月26日,随川岛芳子由陈曾寿、润良护送离津,赴大连。
1932年3月8日晨,前往长春。在长春站接受“迎銮”,入住道台府旧宅。
1932年3月9日,溥仪就任伪满洲国“执政”,婉容成为“执政夫人”。
1932年4月3日,与溥仪迁入长春东北角原吉黑榷运署“新居”,住“缉熙楼”东侧,是为软禁其十余年之所在。
1934年3月1日,溥仪第三次登极,举行“康德皇帝”即位大典,婉容成为“康德皇后”。
1934年6月7日,日本秩父宫雍仁亲王代表昭和天皇访满,婉容依照清朝旧例,与溥仪一起在勤民楼正殿会见雍仁,这是伪满年代婉容惟一一次公开正式亮相。
1945年8月11日黄昏,由女佣和太监服侍走出缉熙楼,登上溃逃的专列。
1945年8月13日,随溥仪到达通化临江县大栗子沟。
1945年8月18日,溥仪第三次颁布退位诏书。是日深夜,溥仪带着溥杰、润麒等九人携贵重珍宝,弃“皇后”和“贵人”“逃往日本”。
1945年8月19日,溥仪等九人在沈阳机场被苏军俘虏。婉容随溃逃人员继续留住通化临江县大栗子沟。
1945年11月底,婉容等迁往临江县城猫冬,伺机返回长春和北京。苏联红军退出后,何长工司令员率部队进驻临江市区,并对伪皇族人员进行管理。
1946年1月,婉容等被押送到通化市公安局得到优待,但被禁足。
1946年4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长春,婉容、嵯峨浩等十余人即随军于4月29日到达长春,接受审讯,继而释放。因无亲属接纳,李玉琴娘家又无力承担赡养及医疗费用,为避战火,婉容随部队继续转移,嵯峨浩继续照顾她。
1946年5月3日,婉容一行六人暂住永吉监狱,后又随军辗转于途。
1946年5月23日夜,被抬上火车,转移到延吉市,被安置在延吉监狱(延边艺术剧场旧址)。
1946年6月10日,内战局势日趋紧张,军方欲将婉容等六人转往牡丹江,再赴佳木斯。然婉容病入膏肓,未能成行。嵯峨浩等五人被送往佳木斯。婉容在延吉度过孤独悲惨的最后十天。
1946年6月20日清晨5点,婉容在延吉监与世长辞,葬于帽儿山下南山坡。
(来源:中新网吉林)
(编辑:王思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