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孵化载体发展到54个,高新技术企业新增60户;“专精特新”企业新增80余户,总数达到179户,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户,占省、市比重分别为45.7%和57%……近日,长春新区公布了2021年创新主体培育情况,“成绩单”极其亮眼。
随着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国务院批复,长春新区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不仅为区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更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现在正值‘服务企业月’,我们将不断加大服务企业力度,增强其科技创新意识,打造以企业为主体的‘官、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步伐。”长春新区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说,致力于打造“科创之区”,近年来,新区在多元化培育创新主体方面接连发力,不断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高新技术企业抢占高地”的生动局面,创新正成为新区经济曲线里最强劲的脉动。
发挥民营企业创新主体力量是长春新区构建创新体系最大特色。这些企业,个个含金量十足。长光卫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有54颗卫星在轨,“吉林一号”成为吉林省一张亮丽的名片;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最新自主研发的倒装COB显示——“幻晶”系列产品,以4K/8K及更高分辨率重新定义LED大屏,可有效满足高清4K视频会议、5G+8K超高清专用显示需求,弥补了市场单体大尺寸、超高分辨率显示产品市场空缺,全面赋能超高清显示时代……“创新主体释放出发展的活力和潜力,正逐步形成了为我们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的‘尖兵方阵’。”长春新区负责同志介绍说。
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步伐,打造创新生态环境,长春新区不断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提质升级,充分发挥“大厂、大学、大院、大所”的创新资源优势,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加快推进“海容荟双创小镇”建设,构建“环吉大双创生态圈”;充分发挥新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综合作用,打造“互联网+科技管理”的协同创新云平台,平台累计访问量突破104万余次,注册用户达1544个,其中通过认证的科技企业780户、服务机构141户。
“真金白银”推动发展,加速激活创新基因。为鼓励企业自主创新,长春新区在全省率先推出了“创新券”制度,从每年列支2000万元专项资金增加至3000万元,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创新券15298张,已使用金额7107万元,累计兑现创新券10088张,累计兑现金额3840万元,共有1039家企业通过使用创新券得到了科技服务。积极推动资本助力企业发展,产业基金发展到11只,总规模达到35亿元,实现重点产业领域全覆盖,持续加大对成熟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力度,累计培育上市企业13家。
培育措施多管齐下,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长春新区在省市率先推行“最多跑一次”“标准地+承诺制”等改革;对扶持政策持续动态调整,逐步完善了涵盖科技、金融、人才等方面政策体系;创新推出了“企业家座谈会+沙龙”、企业高管微信群、重点企业巡礼等特色服务,通过精准扶持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全面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形成创新驱动发展强大合力,让创新源泉在长春新区充分涌流。
(来源:长春日报)
(编辑:王思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