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吉林分社正文

首页-->社会

延吉:深耕民生沃土 擘画幸福蓝图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4日 16:37 来源:中新网吉林 编辑:王思博



  民生是城市最厚重的底色,是百姓最真切的期盼。

  从“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到“心贴心”的特殊关爱,从乡村道路的畅通升级到城市地标的焕新亮相……年初以来,延吉市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初心,将民生实事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位置,聚焦老百姓在医疗、教育、出行、生活等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以精准施策破解民生痛点,用务实举措回应群众期盼,用一件件实打实的民生成果,书写了“民有所呼、必有所应”的幸福答卷。

  10月29日,记者走进延吉,解码这座城市如何以“精度”“温度”“力度”破解民生难题,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靶向破解民生痛点,让服务更有精度

  民生工程要想暖民心、见实效,关键在于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延吉市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就医难、办事繁等突出问题,靶向发力、精准施策,用“绣花功夫”破解民生痛点,让公共服务更具精度、更有效率。

  在医疗领域,血液病患者异地就医,一度因路途遥远、费用高昂、诊疗延误等成为压在患者心头的“巨石”。为破解这一民生痛点,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主动对接国内顶尖血液病专科医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开启深度合作,让国家级医疗资源跨越千里“扎根”边疆。“我们就是要让百姓看病少跑腿、就医更省钱、诊疗更安心。”延边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全春花介绍,双方围绕临床诊疗、远程会诊、精准诊断、双向转诊和人才培养五大核心领域,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体系,从根本上提升本地血液病诊疗水平。

  合作启动以来,医疗技术与民生温度同步“下沉”,延边医院血液内科主任金圣宇表示,有了专家团队的硬核支撑,科室诊疗能力实现质的飞跃,年轻医生也获得前往国家级中心进修的机会,为本地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注入持久动力。如今,边疆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家级诊疗服务,曾经的“就医难”变成了如今的“看病易”。

  办事流程繁琐也曾是群众的“心头堵”。此前,尽管延吉市已推行食品生产经营、公共场所服务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及健康证明办理免费政策,但现场排队预约、等待取证等繁琐流程仍困扰群众。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延吉市以数字化改革为突破口,全面优化健康证明办理流程,推出线上预约、电子证明、自助打印等便民举措,实现“零费快办、随到随取”。

  延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体检科科长李梅介绍,目前用于网上预约及查询健康证明的小程序操作便捷,从业人员动动手指就能完成预约、查询等操作,彻底告别到现场排长队的情况;电子证明可直接通过手机展示,监管部门扫码即可核验;一楼大厅的自助打印设备,让群众凭身份证就能随时领取纸质证明。截至目前,该服务已为44396名从业人员免费办证。“打开手机几步操作就能预约体检,体检完不用排队等,省了好多时间。”餐饮从业者万秀丽道出了同行的心声。

  聚焦特殊群体需求,让民生更有温度

  民生福祉的成色,关键要看特殊群体的生活品质。延吉市始终将困难群众、青少年等群体的需求放在重中之重,通过“量身定制”的关爱举措、细致入微的服务保障,为特殊群体撑起一片温暖天空,让民生工作更有温度、更显情怀。

  困难重度残疾人是民生保障的重点群体,他们的居家环境直接关系生活质量。“刚搬进来时,家里是水泥地,厨房是用木板搭的简易台子,电器、碗筷没地方放,我行动不方便,想改造也没能力。”残疾人陈景华的遭遇,是许多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的真实写照。由于身体不便、经济条件有限,他们的居家环境往往存在出入口无坡道、卫生间缺扶手等安全隐患,出行难、洗浴难、如厕难等问题突出。

  延吉市残疾人联合会组宣科科长金军介绍,为切实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延吉市严格遵循“标准化、个性化、实用性”三大原则,持续推进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改造内容涵盖出入口、卧室、卫生间、厨房改造及无障碍设施配备等。今年,延吉市投入37.85万元,为447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完成改造。如今的陈景华家,平整的地砖取代了水泥地,定制橱柜里整齐地摆放着厨房用品。“改造后家里干净多了,生活也方便了,真心感谢政府的好政策。”陈景华的笑容里,满是感激与幸福。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传统教室照明设备普遍存在照度不足、均匀度差等问题,学生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容易导致眼疲劳、视力下降,进而影响学习效率与身心健康。为改善学生学习条件,延吉市积极响应省级民生实事部署,启动公办中小学普通教室照明升级改造项目,于今年10月入场施工。延吉市教育事业发展中心装备办项目计划科科长姜伟介绍,本次改造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标准,更换的优质护眼灯能消除频闪、控制蓝光,确保课桌面平均照度不低于300lux,均匀度达到0.7以上,为学生提供柔和健康的光照环境。

  延吉市实验中学作为首批完成改造的学校,利用周末等时间为18个班级安装了216盏护眼灯,效果立竿见“亮”。“教室更明亮了,板书更清晰易读,学生们普遍反映眼睛更舒服,注意力也更集中了。”该校团委书记金虎山说。

  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31所学校835间教室改造并投入使用,剩余7所学校197间教室的改造工程进入收尾阶段,预计11月11日全面完工。未来,延吉市将加强护眼灯日常维护,持续守护青少年的“心灵之窗”。

  升级城市基础配套,让发展更有力度

  城市基础设施是民生保障的基石,更是城市发展的支撑。延吉市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升级改造城市与乡村基础设施,既补齐民生短板,又激活发展动能,实现民生改善与城市发展“双向赋能”。

  今年7月26日,延吉市重点打造的布尔哈通河景观步桥(滨河云廊)正式开通。这座集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文旅新地标,不仅缓解了跨河交通压力,更成为市民游客打卡的“网红地”。延吉市水利局副局长王伯强介绍,滨河云廊总投资3500万元,位于万达广场南侧,连接龙进街与卧龙街,主体为双线桥体,总长度620米,4米宽的桥面足以满足市民步行、骑行需求。步桥设计独具匠心,整体形态灵动蜿蜒,暗合“卧龙腾跃”之意,象征城市蓬勃活力;栏杆以曲线模拟龙鳞,勾勒出城市发展的生命韵律;纯净白色的桥体既尊重朝鲜族聚居地的多元文化审美,又融入现代设计风格,实现传统意蕴与当代美学的和谐共生。

  “我们希望通过这座步桥,既解决市民跨河出行不便的问题,又为城市增添风景线,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实现民生与发展双赢。”王伯强说。如今,滨河云廊不仅便利了两岸交通,更提升了万达核心区商业活力,带动周边商业、餐饮、文旅产业联动发展,市民游客络绎不绝,文旅消费持续升温,成为延吉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道路不通则民生不畅。小营镇仁坪村地处延吉市西部,毗邻延吉朝阳川国际机场,地理位置优越,却因原有道路年久失修、损毁严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成为村民出行常态,严重制约百姓生产生活与产业发展。仁坪村党总支书记兼主任朴东哲说,为回应村民期盼,延吉市将仁坪村道路建设列为重点民生工程,投入180万元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启动改造。经过近4个月的紧张施工,新建2公里混凝土道路、铺设400米沥青路面,于9月末顺利完工。如今,平坦宽阔的道路取代了昔日的“泥水路”,村民出行不再受到困扰。

  站在新的发展阶段,延吉市将继续聚焦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的民生关切,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优化民生服务,用更多有温度的举措、更扎实的成果,破解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城市发展更有质感,让百姓生活更加幸福,在边疆大地上续写民生改善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的新篇章。(任卫峰)

  (图片来源:王宇男 陈延龙/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