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现场。 吉林市教育局供图
中新网吉林新闻11月3日电(记者 石洪宇)10月30日上午,“吉思铸魂 同心筑梦——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2025年吉林省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推进会教学展示活动在吉林市博物馆举行。
此次活动由吉林省教育厅主办,吉林市委教育工委、吉林市教育学院、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市博物馆、吉林市第二中学联合承办,通过线上直播方式面向全省教师开放观摩,实现了优质思政教学资源的广泛共享。
活动依托吉林市“博物馆之城”建设优势,积极探索“校馆融合”育人新模式,旨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面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各学段,构建全链条、一体化的思政育人体系。
吉林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高霞在致辞中表示,本次活动既是吉林市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成果展示,也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区域共同体”建设的重要举措。她强调,要坚持“一体化”思维统筹布局,优化思政育人顶层设计;深挖“本土化”资源优势,激活地域文化育人潜能;按照“双师型”标准强化师资建设,提升思政教师专业素养。
吉林市博物馆馆长牛成表示,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吉林市博物馆将持续推动场馆从文化陈列空间向思政“行走课堂”转型,深化文教协同,为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活动现场,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大学五个学段的师生开展了富有特色的“同题异构”教学展示。吉林市丰满区英语实验小学师生在京剧出科博物馆以“戏韵童心”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吉林市第九中学师生在史话博物馆通过“美美与共”解读非遗文化中的民族团结智慧;吉林市第二中学师生在明清造船厂遗址博物馆借“舟楫共筑”追溯民族工业发展历程;吉林工贸学校师生在机器制造局旧址以“匠器承新”体现实业报国情怀;北华大学师生在吉林市博物馆通过“溯史鉴今”深化理论认知。各学段教学既保持特色又相互衔接,形成了层层递进的育人体系。
“在博物馆里上课,通过实物和史料,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具体。”吉林市第二中学高二(3)班的一位同学在参加教学展示后表示。这样的教学方式让思政课更加入脑入心。
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杰教授在点评中指出,吉林市已形成“小学重情景体验、中学强议题探究、大学促理论升华”的思政课教学路径,各学段目标明确、路径贯通。她建议未来进一步强化学段衔接与机制创新,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
活动最后,参会人员参观了“吉林陨石雨陈列”“松花湖浪木艺术馆”“吉林革命人物专题展”等展厅,在实地探访中感受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据悉,吉林市将继续依托全市80余所博物馆资源,以14个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区域共同体”为抓手,常态化开展跨学段、跨学科实践教学,打造“一区一题、一区一品”特色思政品牌,构建全域覆盖的思政教育新格局。(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