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吉林新闻11月13日电(孙畅 张说)近日,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调解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双方当事人从最初的“对簿公堂、剑拔弩张”,最终走向了“握手言和、冰释前嫌”,生动诠释了“和为贵”的深刻内涵。
据悉,李某与王某本是相交多年的好友,王某因资金周转困难,向李某借款并出具了借条。后双方因还款问题协商不成,李某一纸诉状将昔日好友告上法庭。
庭审时,双方情绪激动,各执一词,都觉得自己是受委屈的一方。李某认为对方欠债不还,背信弃义;王某则觉得对方不顾朋友情分,逼人太甚。双方积压的怨气让矛盾几乎无法调和。
承办法官在深入了解案情后,敏锐地察觉到,此案看似是简单的借贷纠纷,根源却在于朋友间因沟通不畅产生的误解和怨气。一纸判决虽然能了结案件,但必然会彻底斩断两人多年的情谊,甚至可能引发后续的执行难题。
经与双方当事人多次沟通后,法官再次为双方组织一次调解。调解过程中,法官为双方搭建起充分沟通的平台,劝解双方回忆多年友情,理性沟通解决问题。最终,在法院的主持下,双方互谅互让,达成了分期还款调解协议。
此案的成功调解,不仅解决了当事人的经济纠纷,更弥合了濒临破裂的友情。接下来,该院将继续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工作原则,将调解工作贯穿于审判工作的各个环节,以法治力量高效化解矛盾纠纷。(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