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曾言道:“凡为铁路之邦,则全国四通八达,流行无滞;无铁路之国,动辄掣肘,比之瘫痪不仁。地球各邦今已视铁路为命脉矣”。最近,有关铁路疫情防控、建设、改革、技术创新等方面情况所受各界的关注度更显升温。
就近年来看,我国铁路发展所在促进国家经济增长、优化社会发展格局、提升百姓生活质量、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均发挥出重要作用。特别是随着其市场化改革步伐的持续加快,通过强化自身有效供给,截止2019年底,全国铁路运营里程达到 13.9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铁3.5万公里,编织出世界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络;以“让旅客出行更美好”为目标,推动“智慧铁路”建设,从旅客购票、进站、乘车等多角度为旅客带来舒适、方便、快捷的出行体验;增强海外版图扩展,发挥中欧班列战略通道作用,助推起“买全球,卖全球”的全方位贸易格局形成。
可以说,新型冠状病毒是带给全人类的一次巨大挑战,而在这场疫情防控的战役中,铁路作为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也展示出其确保自身作用发挥的“防御力”和“攻击力”。有数据显示,疫情发生以来,铁路部门共排查发热旅客3.2万人,免费办理退票1.66亿张,提供密切接触者协查信息3.58亿条,运送医护人员1.39万人次,运送防疫物资44.3万吨、生活物资39.9万吨;1至4月,国家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10.9亿吨、同比增长2.4%;1至4月,中欧班列开行2920列、发送货物26.2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4%、27%。
谈“防御”,在确保旅客安全出行的过程中,数据给予了铁路防控疫情的行动诠释。如为满足高校学生返校需求,铁路部门实时分析学生旅客出行人数,复学高校集中方向,实行“一日一图”动态开行列车。通过各车站统筹做好服务引导和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专人联络、专窗取票、专用通道、专区候车、专人引导服务;加强途中防疫知识广播宣传,细致做好列车运行途中体温抽查以及卫生间、行李架、门把手等重点部位消毒。可见,提供的是保障,带来的更是学生的安心,家长的放心,社会的凝心。
论“进攻”,在社会各行各业受到疫情不同程度影响的同时,铁路货物运输量却呈现出同比增长的势态,包括中欧班列的开行和发送,充分折射出铁路部门积极助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全球战“疫”和国际供应链畅通的坚定步伐。尤其是在国内疫情严重时期,无数铁路人写下请战书,为确保一列列满载疫情防控物资的列车尽快抵达灾区,为护送一批批医护人员驰援各地,以无畏无惧的姿态兑现了责任的担当,展示出一个企业的强大合力。而在全球疫情形势严峻、防疫物资紧缺的情况下,铁路部门更是再次挺身而出,将中国防疫物资及其他民生物资持续不断地运往欧洲各国,向世界彰显出中国的大国风范。
放眼今时,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实现了从“追赶”到“领跑”的重大跨越,这也让人们在“速度”中感受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景象。而面对铁路未来发展,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交通强国建设部署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铁路部门能够保持这种“疫不可挡”的姿态,必将会再谱新的佳绩。(宋文强)
(来源:中新网吉林)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