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见感动,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滚滚红尘中感悟春运旅途中的脉脉温情。从1949年至今,春运已经走过70个快速变迁的年头。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撑下,如今的春运,无论是在出行工具、出行环境上,还是在服务效率、服务质量上,都悄然发生了巨大变化。
数十载光阴变迁,担负铁路春运任务的主要力量从缓慢拥挤的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变成了快速宽敞的高铁动车;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在火车站排起大长队等待购票的景象已不复存在,绝大部分旅客都已经习惯使用互联网进行购票;部分路段更是用人脸识别技术取代了传统的身份证检验程序,列车外卖丰富了春运旅客的用餐选择……
七十年弹指一挥间,七十年沧海变桑田。纵观中国春运七十年的历史变迁,春运从过去的“走得了”到现在的“走得好”,从过去时速30至40公里的绿皮火车到现在时速高达350公里的高铁,我们从中感受到的是铁路部门的为民情怀。客运列车作为公益运输工具的社会属性不曾改变,承载着的人民对于回家过年的殷切期望不曾改变,人民铁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也不曾改变。
春节回家团圆,是中国人多年不变的情怀。同样有一群坚守在岗位上的铁路人,多年以来,他们的职责担当从未改变。从国家“八横八纵”网络图建设伊始,到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3.5万公里,中国铁路人在中国铁路建设、运营和维护等各个方面用于创新、不懈奋斗,正是他们在自己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坚守,才使得春运旅途作出“旧貌换新颜”惊人改变。
时代不断变迁,科技力量正推动一场场世界范围内的巨大变革,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劈波斩浪、一往无前,需要的是只争朝夕的大无畏精神,需要的就是坚定为国为民的理想信念。铁路部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做到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才使得人民群众的春运旅途发生巨大变化,才使得我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改变。(高启桐)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