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日9时许,一架“空中120”降落在长春市人民医院停机坪上,它成为吉林省首架专业医疗救援构型飞机,将在长春市开展航空医疗救援。摄影 孙建一
27日9时许,长春市人民医院停机坪上,一个橙色的“大家伙”十分抢眼,引得路人纷纷驻足围观。原来,这是一架“空中120”,它马上就要加入长春市的航空医疗救援,遇到危重病人或因为道路拥堵导致地面“120”车辆无法到达交通事故现场、突发疾病的救治、患者在医院与医院间的转运、器官转运、将专家运送至需要救援的现场等情况时,它将发挥大作用。它成为吉林省首架专业医疗救援构型飞机,将在长春市开展航空医疗救援。
“空中120”像个“迷你ICU”
当日,记者第一眼看见这架“空中120”,立马就被它体内的全套医疗设备所吸引。虽然飞机上空间小,但配有的急救监护设备一样都不少,它就像个空中的“迷你ICU”。 “飞机上除了公司配备的一名机长和一名副机长外,一般还配有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长春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尹建平说。他介绍,航空医疗救援对医务人员要求非常严格,要有5年以上的相关临床经验,有急诊、ICU、“120”工作经验。由于直升机空间有限,旋转中的螺旋桨很容易刮碰到身材高大的人,对随机医护人员的身高、体重也有要求,男士身高不超过185厘米,体重不超过90公斤;女士身高不超过180厘米,体重不超过70公斤。 同时,随机医护人员的身体素质也要过硬,不能晕车或恐高。择优选出的随机医护人员将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急救保障。记者了解到,这架专业医疗救援构型飞机上的设备是从意大利阿古斯坦公司定做的。它虽然有很多无线设备,但这些设备在运行中为了不和正常飞行的客机产生冲突,所以都是专门定做的。
将为患者争取更多抢救时机
据长春市人民医院院长杨国慧介绍,专业医疗救援构型飞机也被叫做“空中120”,一般适用于道路拥堵导致地面“120”车辆无法到达的交通事故现场、突发疾病的救治、患者在医院与医院间的转运、器官转运、将专家运送至需要救援的现场等。
“航空医疗救援可以克服地面路途远、路况差、交通拥堵等困难,开辟救援快速直达通道,帮助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杨国慧说。据其介绍,该飞机的飞行半径为200公里,从接到救援指令到将患者送到救治目的地,时间基本都控制在黄金救援时间内,尤其是在偏远地区或因车祸造成拥堵的高速公路上优势更为明显。
随机医护人员接受专业培训
当日9时30分,公司的专业老师为长春市人民医院20余名医护人员进行了一场随机医护专业培训。老师详细地讲解了直升机的特征和性能,结合当前直升机使用的国际背景及案例分析,使医护人员对航空医疗救援科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长春市人民医院选出符合上机条件、业务能力强、应急反应快的5名医生和5名护士,组成了首批五组“随机医护”,来到停机坪进行机上实操。随后,医护人员模拟真实随机急救场景,进行了院前急救和院间转诊两种情境的模拟演练。 据了解,“空中120”30多年前就已经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中开始施行,几年前在我国一些发达省份也已经出现,但在吉林省开展尚属首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急救意识的提高,航空医疗救援将越来越多地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杨国慧说。(于慧)
(来源:长春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