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吉林新闻8月24日电 (郭佳 张磊 刘一潼)8月22日至23日,第二届中国·白城苏打盐碱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旱田治理“镇赉模式”技术经验交流会在镇赉县举行。与会专家围绕苏打盐碱地旱田综合开发利用的前沿科技、创新模式与发展路径进行深入交流,为白城盐碱地治理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言献策。

会议由吉林省苏打盐碱地综合利用产业研究院、吉林协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业农村部盐碱土改良与利用(东北内陆盐碱地)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其荣、中国农业科学院教授段英华、吉林协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立军、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所长侯立刚分别作主旨报告。企业代表就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进行交流发言。与会人员还实地考察镇赉县盐碱地治理项目,现场察看玉米、水稻、茭白、甜菜等作物长势,以及“稻蟹共养”生态农业模式的应用成效。
白城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88万亩,其中玉米占64%,旱田种植占主导地位。推动盐碱地旱田治理,对保障玉米及秸秆供应、支持玉米深加工和绿氢化工等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镇赉县与吉林协联等企业合作,探索出集“排盐、改土、培肥、创环境、调生态”于一体的旱田盐碱地改良技术模式。吉林省苏打盐碱地综合利用产业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盐碱地改良与培肥试验站相继落地镇赉,形成旱田、水田治理并行格局。茭白、小龙虾、大闸蟹等南方特色农产品成功“北移”,为盐碱地生物改良提供新路径。目前,全县已整合80万亩改良田进入300万亩耕地范围,为吉林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提供新支撑。
白城市将持续完善“镇赉模式”,推进盐碱旱田规模化治理,探索“投融建运管”一体化实施机制,加强专业人才引育,全力打造盐碱地旱作特色农业示范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