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你们的酸辣粉真好吃”“可以打包带走吗?”……8月23日,长春农博会火热进行中,农博园内客流量仍然在增加,展区人头攒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采购商、消费者咨询购买。
民俗专家站台 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
在本届农博会上,卖爆的农产品当属酸辣粉了。在吉林省长春市农博园4号馆松原供销展厅,每天吃酸辣粉的顾客络绎不绝。今年,吉林省大乔粉业推出的这碗色香味俱全的酸辣粉着实吸引了不少顾客。同时,也引起了民俗专家的关注。

该企业负责人乔健国介绍,三青山粉条是吉林省长岭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早在2011年就已经列入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长岭县三青山镇种植马铃薯的历史可追溯至百年以前,被誉为“马铃薯粉条之乡”。这里产出的马铃薯淀粉含量高、品质优良,为粉条加工提供了天然优势。而且三青山粉条保留了传统手工漏粉的精华,其粉条色泽洁白、柔韧耐炖,富含赖氨酸与多种微量元素。

采访中乔健国表示,三青山粉条作为中国特色粉条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松原市政府和长岭县政府非常重视三青山粉条产业的发展,今年在农博园供销特色展馆争取大面积展位,松原市供销社跟踪服务大力推广三青山粉条。这次农博会之前,乔健国多方拜访和学习,经过多次调制和实验,把具有东北特色的杂酱和酸辣粉常用的一些调料进行融合,配制出了更符合大众口味的酸辣粉。三青山粉条的劲道和配料爽滑,会给顾客带来全新的味蕾体验。不仅要在农博会上推广家乡产品,也是延伸产业的一次尝试。

“三青山的水好、土好、马铃薯好,三青山的粉条更好。”吉林省民俗学家曹保明感慨地说。曹保明著作《最后的粉匠村落》以长岭县三青山镇粉业文化为核心,记述了东北农耕文化的产生、发展及成果。书中展示了东北农耕文化,特别是土豆的栽种、加工以及粉条制作技艺的独特魅力。
新业态 传统美食的传承与创新
“这个酸辣粉味道可真好,可不可以再给我来一碗!”……一碗热气腾腾的酸辣粉,在农博会上火了。酸辣粉是吉林省传统特色小吃,以麻辣鲜香为主,油而不腻,这些特点在东北的酸辣粉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吉林省大乔粉业乔健国表示,公司将推出袋装、碗装酸辣粉,就是要把吉林省带有东北特色的小吃推广出去。因此,在做好特色粉条的同时也专注做好酸辣粉,生产中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马铃薯、配料、蔬菜等原料都经过层层甄选,淬炼成这碗底味扎实的酸辣粉。
作为农业大省,吉林省正加大优质农产品研发,强化全产业链标准引领及品牌建设,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一批“老品牌”有了“新活力”。(殷梅 徐惠)
(图片来源:松原供销社/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