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吉林新闻7月31日电 题:城“新”所向:长春重塑“人民城市”根脉与温度
作者 李钊
清晨八点,阳光穿透薄雾,洒向77岁的李占国肩头。他穿过新建的地下通道进入人民广场,望着修缮一新的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有种恍然如昨的错觉。

7月21日,人民广场尘封22年后重新开放,像李占国一样的“老长春”们早早来到地铁1号线D2口,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上一次这么走进来,好像就是昨天的事儿。”李占国说,人民广场、新民大街的改造特别好,伊通河也越来越美,长春的变化太大了。
寻常的市井烟火,在此刻汇聚成一股暖流,为整座城市注入新的活力。这场以人民广场的重新开放为代表的城市更新,散发着城市温度。长春,正书写“人民城市”的新时代答卷。
广场重生记:人民性在治理转型中落地生根
以人民广场改造展开的一轮城市更新,实则是长春这座老工业基地主动向新求变,探索更先进的城市治理理念的一次革新,政府悄然从传统的“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

围绕人民广场、新民大街等历史街路的提升保护,相关部门专门组织召开座谈会,针对“怎么干”等问题,向社会征询意见建议。
作为长春的“城市之心”,人民广场之于长春,不仅是一座广场,更具有其独特的社交属性。于是,“人民咖啡馆”诞生了。自7月5日试营业以来,每日都有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除了咖啡、冰淇淋等餐饮,老式搪瓷杯、冰箱贴等文创产品,也成为游客打卡拍照的素材。
截至7月30日,人民咖啡馆小红书官方账号发布的“长春首店”互动话题,已收获300余个点赞,200余条评论。网友配图评论“真的好好喝”“周末就去!等我”“上周日顶雨去的”,透露出长春人对咖啡馆的喜爱。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动历史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人民咖啡馆的诞生,佐证了保护历史文脉与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必要性,也为探索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的可持续保护与利用路径,提供了一个充满人情味的长春方案。
方寸之间见绿意:绿色低碳的城市图景渐次铺展
一杯咖啡的醇香,氤氲着城市更新的智慧。适度的商业、精心的设计,能让老风貌焕发新生,让历史空间更好地服务于市民的日常生活,成为提升城市温度与归属感的共享空间。
在长春,遍布城区的绿道、口袋公园,是还绿色于人民的共享空间,亦是长春创建“人民城市”的生动写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长春以“口袋藏乾坤”的姿态,绘就一幅绿意盎然的答卷。
走在长春的街道上,经常会不经意地走进一处花园、一条漫步或骑行绿道。这些曾经被遗忘的城市边角地、闲置地,如今华丽变身为星罗棋布的“口袋公园”。一处处精巧的绿色空间如同城市呼吸的“绿肺”,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截至2024年底,长春建成开放口袋公园368处,今年再次新增30个。近年来,长春新建、改造提升各类口袋公园的力度不断增大,城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大幅提升。
伊通河改造,亦是长春对建设美丽宜居城市的践行。7月26日正式开放的肆季南河,丰富了“人民城市”的内涵。采访中记者看到,这里已成为长春人消夏娱乐的聚集地,露天电影、河岸市集、音乐派对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彰显出“人民为本”的城市治理理念。
这些“小而精”“大而美”的生态节点,填补绿化空白、串联绿色脉络,既践行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也是长春积极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的具体行动,铺展出一幅美丽宜居的城市更新图景。
守护城市年轮:历史根脉在更新中绵延不息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长春,这座拥有独特近代史印记的城市,深谙保护与发展并重之道。
老街区的“新生”是长春重塑历史的一次探索。新民大街,这条记录着城市近代风云的文脉轴线,在历经4个多月的改造,与7月5日正式开街,成为长春历史街路改造的典范。
记者发现,这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对沿线伪满时期历史建筑进行精心维护,既保留了其原有的建筑风貌与历史沧桑感,又巧妙植入现代功能与文化业态,让历史建筑在当代生活中重获价值。
新民大街只是城市更新渐次递进的一个样本,重新开放的人民广场、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以及正在改造的丰乐剧场等,这些老街道、老建筑的回归将保护性利用置于重要位置,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回归,更是历史记忆的激活。

记者注意到,长春的城市更新始终怀着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在历史建筑的保护提升中,特别注重挖掘地块的历史文化价值,保护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地理景观。无论是伊通河沿岸景观带对工业遗存的创意利用,还是对传统街巷名称、历史建筑的保护,都在细微处彰显着对城市独特标签和集体记忆的珍视。
历史是城市的灵魂。长春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通过保护性修缮让那些铭刻着岁月印记的街区、建筑、景观,成为城市不可复制的魅力源泉与市民共同的精神家园。
长春的故事,是中国690多座城市转型发展的一个时代注脚。人民广场上,夏日的阳光穿过百年古树的枝叶,洒在人们洋溢着喜悦与满足的脸庞。这寻常而珍贵的市井烟火,正是“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最生动的诠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