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营养是儿童生长发育、智力发展以及免疫力构建的基石,因此儿童营养问题被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近日,国内多位儿科专家聚焦儿童营养制剂的合理应用原则,积极探寻规范管理的有效策略。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教授罗小平表示,当前儿童营养健康领域同时面临两个问题——传统性营养不良与新型营养过剩,这就需通过多学科协作建立科学标准,为儿童营养制剂的合理应用提供高质量临床证据及操作规范。

直面儿童营养现存问题
有专家认为,目前中国儿童营养现状较突出的三个问题包括营养不良问题、超重/肥胖快速增加、不健康的饮食模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教授巩纯秀对此分析表示,在能量与宏量营养素方面,7-18岁儿童普遍存在能量摄入未达推荐值,4-17岁儿童的脂肪供能比高于推荐量,蛋白质的整体摄入水平近年来亦有所下降。他指出,现有数据并未有平行的体格发育数值,推荐营养量是在体力运动量充沛的年代给予的,当前的推荐量是否合适,需要与生长数据并行调查,这样才能得出更为准确的结果。
此外,微量营养素缺乏现象也应予以重视,即使是在身高体重正常的孩子当中,也会有约1/3存在微量元素异常,如,铁、锌、硒、钙,以及维生素D、维生素K等物质的缺乏。
面对上述的问题,营养制剂在改善儿童营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核心功能在于预防和纠正特定营养素的缺乏,有助于相关疾病的防治、有效促进儿童在多个关键领域的健康成长。
期待儿童营养产品行业进一步规范
目前市面上存在的儿童营养相关产品包括普通食品、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特殊膳食食品以及药品等,各类产品在审批、生产、使用、宣传等方面均存在差异。
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儿科教授向伟建议,此类产品可依托医院药房渠道销售,在医师指导下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床营养科教授洪莉表示,当前涉及这一领域食品的相关规定,主要覆盖0-3岁婴幼儿食品和特医食品,3岁以上未成年人的专属安全标准鲜有涉及,部分企业会套用成人标准。这与消费者的期望有一定差距,需通过系统性措施加以弥合。
儿童营养制剂产品应予以“精准施策”
有专家表示,在儿童营养制剂的临床应用层面,遵循精准施策原则是保障干预效果的关键。依据相关的指南和共识推荐,营养干预应被整合并贯穿于生长偏离患儿治疗的全程。
营养制剂补充应聚焦于特定人群,定期监测儿童生长曲线,尽早识别儿童生长问题;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多维度评估;结合膳食指导、生活方式调整和必要的营养制剂补充。
儿童营养品应当具有安全性、优质性和营养性的特点,使用绝对安全优质的原料、合理的营养结构、良好的食用体验、合适的包装设计。儿童营养制剂的合理应用与规范管理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专家们期待,随着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儿童营养制剂市场将更加规范,更好地服务于儿童健康事业。(高龙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