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吉林新闻8月16日电 (谭伟旗)16日的天气十分晴朗,在位于长春市宽城区的一处小巷内,环卫工人们正在对小巷进行日常清扫,居民们坐在凉亭中闲话家常,鸟语花香,悠然惬意。

城市中,星罗棋布的背街小巷,犹如一条条“毛细血管”连接着千家万户,与居民日常出行和生活密切相关,亦在细微处展现着城市的形象。
作为系统性工程,城市管理必须“面子”和“里子”并重。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起,长春市开展了背街小巷等区域环境卫生秩序提升工作,在保持主次街路环境卫生质量的基础上,将管理力量、管理资源向背街小巷等环境卫生薄弱区域延伸,以“绣花功夫”清理环境卫生死角,消除管理空白盲区。

作为长春市老城区,宽城区背街小巷占比很高,约占全区总街路的70%左右,治理过程较为困难。为此,当地城市管理部门将原有主要街路上的定岗定人的保洁方式转变为循回保洁,把一部分的保洁人员和设备尽最大限度充实到背街小巷当中。
“这样一来,背街小巷的保洁方式由原来的突击式保洁转化为为常态化保洁,彻底将此区域环境卫生管理提档升级。”长春市宽城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环卫科科长侯小舟介绍,宽城区将西广南苑小区设为试点小区,投放环卫保洁人员8人,各类环卫小型设备6台,经过近一个月试点运行,该区域环境卫生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在南关区的一处小巷内,三轮多功能清吸车正在实施路面作业。“该清吸车可用于路面,人行步道,背街小巷,居民庭院清扫,可使用吸尘管对建筑死角,绿化带内的垃圾杂物进行清吸,可进行路面人行步道洒水降尘,实现扫吸收运一体作业。”长春市南关区环境卫生管理中心副主任彭宇飞说道。

彭宇飞介绍,小型清吸车续航时间长,操作简单,功能实用,提高环卫工人作业效率,一人一机解决3人的道路清扫保洁工作,高效便捷。
“长春市城管局将全市划分为263个单元网格,以网格为提升单元,按公共区域和单位自管区域分类分级逐年提升作业标准,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实现所有背街小巷区域环境卫生秩序全部提质达标。”长春市城市管理局环卫处副处长李文秀说,目前,长春市各城区、开发区的试点工作已初见成效,背街小巷环境有了很大提升,增加了居民的幸福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