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春运”问题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今年春运,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4.4亿人次,同比增长8.0%,涨幅着实不小,但铁路部门并未因此而感到压力倍增,其根本原因还是得益于去年铁路丰硕的建设成果,尤其是高铁的建设里程。
回望2019年,中国高铁的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3.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约占全球高铁网的七成。2019年,动车组预计发送旅客23.1亿人次,较2012年增长了3.4倍,向旅客们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去年年底前,多条高铁线路相继开通,祖国上下捷报频传,郑渝高铁郑州至襄阳段、郑州至阜阳高铁、京港高铁商丘至合肥段已经开通运营,结束阜阳、南阳、周口、平顶山等人口千万级农业城市不通高铁的历史。在山东、江西、贵州、四川,随着日兰高铁日曲段、昌赣客专、成贵高铁宜宾至贵阳段的建成,临沂、赣州、毕节等多个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接入全国高铁网。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除了西藏和澳门,全部开通高铁,大江南北融汇贯通,“流动的中国”版图再度升级扩容。
一条条客运大通道的开通,有效缓解热门方向的运力紧张状况。线路多了,运力增了,铁路部门迎战“春运”的实力更强了,底气也更足了,尤其是前不久在京张高铁开通运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重要指示,更是给予200万铁路人巨大的关怀与鼓舞。春运的“行路难”,归根到底在于运力不够,供不应求。新线的开通进一步释放了铁路客货运输能力,使路网得整体运行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尤其是在“春运”期间,新线的开通大幅压缩了运行时间,不少地方通高铁了,很多地区可以直达了,免去了中专换乘的繁琐与奔波,回家更快了,路程不再拥挤了,今年铁路春运总体运力增长7%,高铁快速、便捷的优势突显了出来,旅客从“走得了”变为“走得好”,旅客的获得感不断提高。
过去10年间,“四纵四横”的高铁网络完美收官,为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红利,百姓也尝到了出行便利的甜头,“春运”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铁线即是民生线,寄托着游子们的返乡愿景,让春运基本告别了“乘车难”。正是这3.5万公里的高铁运营里程,在春运期间拉近了我们与家的距离,毋庸置疑的用硬实力保证了今年春运旅途的畅通。
高铁改变了人们出行的选择,影响了春运的格局。未来10年,随着“八纵八横”的高铁网络不断完善,随着铁路运能的不断增加,笔者相信,等待旅客的将会是一个畅行无阻的全新春运体验。(高思悦)
(来源:中新网吉林)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