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对每名国人而言并不陌生。可是,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跨越70年的“春运”既有年年岁岁的相同,也有岁岁年年的不同。在每年人口大“迁徙”的“春运”期间,人们感受到铁路“春运”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也感受到了始终如一的“不变”。
列车的速度在变、开行的车次数量在变。从“站站停”小慢车到现在的高铁,列车的速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由于火车的速度慢,开行的车次少,跨省的出行基本都需要半天以上的时间。所以,无法实现当天往返,最快也要第二天才能返回出发地,增加了旅客出行的时间。而现在,高铁、动车开行后,列车速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百多公里的距离只需不到20多分钟。列车发行数量更是大幅增加,有的两列间隔最短的只需10多分钟,基本实现了公交化。两地之间,一天可做多次往返。如果早上回去与亲朋团聚、探亲访友,晚上便可回到自己的家中,大大便捷了旅客的出行,提高了出行的效率,节省了时间。为“春运”回乡的旅客缩短了行程,延长了相聚的时间。
同时,便捷的出行也为旅客增加了出行的乐趣,让人们感到出行不再是慢车时代的 “煎熬”,而是在飞速疾驰的列车中享受舒适整洁的旅行。
购票的渠道在变、验票的方式在变。过去,每到“春运”火车站售票大厅的各售票窗口前都会排满长长的购票队伍,甚至有的旅客为了能买到回家的车票,拿着小板凳在售票窗口彻夜排队,更有迫切想回家却苦于买不到车票的旅客,只能找黄牛买票。这样的出行增加了旅客的心理负担,降低了出行的效率,让人感到还没出行就已是人困马乏,根本体会不到出行的温馨和愉悦。而现在购票的渠道已实现多样化,除了可以到车站售票窗口买票,也可以到就近的车票代售点,或者自动购票机购票。还可以网上购票,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利用手机或电脑实现一键购票,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也让出行变得简单快捷,极大地方便了出行的旅客。
在铁路“春运”的巨大变化中,不得不说说火车票式样的改变和检票方式的多样化,给旅客带来的方便。虽然只是一张小小的火车票,但是今昔却有了大不同。过去都是纸质车票,必须要拿着车票才可以进站乘车。而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火车票已不只是单一纸质车票的形式了,现在有了电子火车票,可通过检票口进站上车。再也不用担心车票丢失了,减少了保管车票的麻烦。还有自动检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大提高了旅客通行速度,减少了检票口拥堵的现象,方便了旅客的出行。现在有的车站实行了刷脸进站、刷身份证进站更是方便了旅客的出行。
然而,在这诸多的改变中,旅客回家过年,合家团圆的期许没变。“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中举家欢庆,合家团员的日子,无论回家的路途有多遥远、行程有多艰辛,在每一名中华儿女的心中都有一个永远不变的愿望,那就是要在春节假期回家,与父母家人团聚,过个团圆年。也正是14亿人对“团圆”的期许始终没变,才促进了中国的快速发展,并逐渐强大。
“春运”是中国特有的词汇,更是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而铁路“春运”正带着回家的旅客,在两条蜿蜒的钢轨上奔驰,并必将会越来越快捷、舒适。(许丽华)
(来源:中新网吉林)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