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逃离舒适圈”突然风靡了朋友圈,许多人都在说,不要为自己的拖延和懒惰找借口啦,快逃离舒适圈吧!何为舒适圈?舒适圈指一个人的生活圈,圈内有熟悉的环境,认识的人,从事自己得心应手的工作,在圈子里生活感到十分愉悦舒适。但这份舒适只存在于这个圈子,在舒适圈待久了,人会变成“井底之蛙”无心学习,不思进取,只有踏出自己的舒适圈,才有机会面对更多机遇与挑战,“收获”更加成熟强大的自己。
说起来简单,又有几个人有勇气踏出自己的“舒适圈”呢?但中国铁路南宁局百色工务段百色线路维修一工区工长汪伯华,却一直在逃离着属于自己的“舒适圈”。
知难不退,迎难必上,任劳任怨守护线路“安全圈”。 汪伯华是中国铁路南宁局百色工务段百色线路维修一工区的工长,他在工作时有一个习惯,不挑活儿,什么都干,尤其是脏活累活,更是抢着干。对于他来说,工作的“成就感”要远远大于所谓的“舒适感”,可以按标准完成的工作,他偏要比标准还要严格一点,自我加码,精益求精。标准高了意味着工作量多了,整治一千公里的线路,汪伯华至少要弯1000多次腰,这样的工作习惯,他坚持了26年,也辛苦了26年,汪伯华说,身为一名工务人,就要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线路上留不得“病害”,再辛苦,也要保证线路的安全。他一直铭记自己铁路人的身份,养路护路爱路,拒绝“舒适”,力保线路安全。
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救火队长”导演最佳“逆袭”剧本。汪伯华有个外号叫“救火队长”,不管多难带的班组,多“刺头”的“兵”,在他的带领下,都能上演“逆袭”的 “戏码”,化“腐朽”为“神奇”,后进变先进。他曾先后将6个落后工区变成先进班组。汪波华说,尽心尽责做好工作是他的行动指南,也是他矢志不渝的初心,他时常回忆起刚参加工作时参与建设南昆铁路的经历,那时的大西南被重重大山阻隔,交通不便,百姓生活十分贫困,而如今,历经几十年发展,南昆铁路已经发展为西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线、企业运输的生命线和老百姓脱贫增收的致富线,身为一名铁路人,汪波华是铁路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建设者与见证者,他见证了大西南从贫穷变为富有的华丽转身,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坚持建设西南铁路的初心。
逃离“舒适圈”,坚守平凡岗位,诠释真正“铁军”风采。
近几年,铁路发展突飞猛进,竿头日上,变化的背后,离不开像汪波华一样坚守在平凡岗位上的“铁军”们。“动车大夫”唐云鹏日夜不辍致力研究,年纪轻轻却已两鬓微霜;铁路榜样刘晓云小小的身躯里好像拥有无穷的力量,化“小爱”为“大爱”,几十年如一日把优质服务带给每一位旅客……他们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平凡变成“不凡”,他们拒绝呆在“舒适圈”里,却为站场创造了“安全圈”,为列车创造了“速度圈”,为旅客创造了“服务圈”……他们走出“舒适圈”,勇敢迎接中国铁路飞速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为铁路事业的持续发展而不懈努力奋斗,创造属于中国铁路的腾飞之路!黄笑蕊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