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人们生活水平呈现出巨大变迁,从注重温饱到追求享受,伴随“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向往,在人们内心深处日益膨胀,“说走就走的旅行”也在从以往所被视为的“任性”发展成为一种“常态”。
民生足下的需求变化,为新时期运输服务企业立足市场发展带来了挑战,也创造了契机。正如日前,通辽高铁旅游专列首发仪式在沈阳北站隆重举行。作为东北首趟深入内蒙草原腹地的高铁旅游专列,正是中铁沈阳局集团公司在发挥东北地区高铁成网优势上,积极推出“高铁+旅游”新模式的“顺势”之举。
民生带动发展,发展助推民生,企业一切的创新思路都源自于民生的需求方向。就近年来看,伴随我国高速铁路网络建设日渐完善,城市区域间时空距离大幅缩短,人们生活圈的持续扩展,催生“高铁游”正在成为新主流、新时尚。而旅游更是新兴的朝阳产业,其产业链之长覆盖着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对此,“高铁+旅游”的有机结合,不仅将有力助推旅客向游客发生转变,更可带动起旅游城市发展,对一个地区的就业、经济形成拉动和促进作用。
一路通,百路畅。从单一的运输保障,到全程的延伸服务,“高铁+旅游”即为游客铺开条条“定制式”旅途,亦让游客获得“多元化”的旅途保障。如此前开行的沈阳至丹东“开往春天的列车”,全程对接景区、酒店等地方企业,满足了游客“花少钱,享高质量”的消费观念,增强了游客出行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而此次通辽高铁旅游专列的开行,更是通过与当地大巴车形成对接,为游客前往誉州北天堂草原,听蒙古歌、品马奶酒,体验蒙古族祭祀活动“祭敖包”,一览草原美景;去库伦塔敏查干沙漠体验沙漠骑马、骑骆驼、滑沙等别具特色的游乐项目制定出丰富的行程安排。
从“一枝独秀”为“百花齐放”,放眼今时铁路发展,在着力满足于民生足下需求之中,不断与同行业建立有机衔接,与跨行业间建立融合发展,也为自身实现创新发展注入活力。诸如在“高铁+旅游”的未来规划中可以得见,其还将继续开拓海铁、空铁联运等方式,将旅客的出行方式串联起来,形成‘无缝对接’;在搭建惠民网络上将“旅游+”服务做大、做强、做完善,与酒店、银行,甚至保险形成合力,将旅客和游客在出行、旅行中涉及到的各方面需求都涵盖其中。这无疑是一副惠民于足下的发展蓝图,这其中更体现出铁路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把握市场发展趋势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作为。
当旅游从“奢侈品”转向“必需品”,民生足下所透射出的时代变迁,描绘出“辉煌中国”的幸福画卷,而纵观祖国广袤大地,一列列高铁动车组纵横驰骋,为“流动的中国”带来无限可能,更为助力民生行至美好幸福的愿景增添绚丽色彩。宋文强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