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钱的硬币、一支钢笔、一瓶矿泉水,普普通通的三样物品,却成为中国高铁声名远扬的最有力“见证”,在时速350KM行驶中的高铁上,一块钱的硬币、钢笔和矿泉水瓶却能稳稳的立在桌面上不倒,中国高铁凭借“快、准、稳”的优点,迅速跻身国际铁路领先行列,成为中国一张靓丽的名片。
吕关仁,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工务部高级工程师,曾获得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等多项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是铁路工务系统的专家,是我们在飞驰的高铁上玩“不倒翁”游戏的“一等功臣”,被称为中国高铁的“平顺大师”。
“让游子能回家”是初心,是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吕关仁在山东工作,老家在浙江。80年代,中国火车大多都是绿皮火车,赶上春运期间,吕关仁的回家之旅并不十分美好,身为一名铁路职工,他便萌生了“让天下游子都能回家”的念头。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实现伟大的理想,要先从提高自己做起,抱着这样的信念,吕关仁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机会,有机会出国学习,没带回纪念品,却背了满满一包的专业书籍回了家;他的办公室俨然是他的“书房”,堆满了各种专业资料,方便随时查阅。吕关仁凭借着一腔热血和干劲,一直扎根在工务一线,不畏惧任何难题,他研制的曲线钢轨干式润滑技术在全国铁路被推广使用,取得了显著效益;并且,他研发的京沪高速铁路黄河特大桥桥上线路维修技术研究”“京沪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监测技术研究”等项目,为中国高铁基础设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参加工作35载,吕关仁一直践行着自己的初心,为中国高铁事业建设不断添砖加瓦,不懈奋斗。
严谨不够,严格也不够,对待专业要绝对“严苛”。吕关仁经常说:“干技术、搞科研,要心无旁骛,宁静才能致远。”钢轨平不平稳,决定着旅客们的硬币立不立得住,更决定着高铁的“金字招牌”挂不挂的起来。身为高铁的“平顺大师”,他深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道理,想要保持高铁的绝对平稳,就要用严苛的标准来对待铁道线上的每一寸钢轨;吕关仁自创了一套保持高铁平顺的五字秘诀:稳、顺、平、修、检,从前期施工到后期养护,处处讲究标准,差一点也不行,让钢轨始终保持在良好稳定的状态,保障高铁平稳驰骋。为了工务系统和中国铁路事业的更好发展,吕关仁结合自身实际经验,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不停撰写、不断修改,编制了《铁路工务技术手册 轨道》一书,把自己毕生研究的珍贵理论成果,毫无保留的传授给铁路工友,让“严苛”的标准,践行在祖国大地每一寸钢轨上,让“中国速度”穿梭四海九州,让一块钱硬币稳稳的立在开往大江南北的高铁上。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不倒的一块钱硬币背后,不仅有一个吕关仁的付出,还凝聚无数铁路人的汗水与心血,停靠精准偏差不超过5厘米的“海西第一闸”陈承义、巾帼不让须眉的焊轨专家周华... ...高铁上立起了不倒的一块钱硬币,何尝不是举起了一面属于中国工匠的鲜明旗帜呢?他们分散在天南海北,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却拥有一颗相同的“匠心”,一颗不断探索研究的“匠心”,一颗为中国高铁事业蓬勃发展不竭奋斗的“匠心”!黄笑蕊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