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则新闻在社会上掀起了舆论大波:1月5日下午,蚌埠开往广州南站的G1747次列车开车前上演了这样一场闹剧,旅客罗某以等丈夫为由强行扒阻高铁车门,造成了列车延迟发车。无独有偶,在“高铁门”的舆论“热乎劲儿”还未散去之时,1月11日,陕西宝鸡南站又发生了一起“堵高铁车门”事件。
众所周知,受天气、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高铁出现晚点情况并不是一件稀奇事。但是人为阻拦高铁开行,而且事件一发生还是个“双响炮”,就不免让人惊讶和费解。
事后,有关部门对两位“等老公”的女主角给予了相应的罚款和停职处分。然而,随着事件的推进,G1747次扒车女主罗某系某小学的教导处副主任的身份的曝光,让事件再次掀起了社会的舆论,网上的谩骂声音接踵而至,此起彼伏。相对网络较为极端的批判口气,笔者倒更愿意将问题冷静的分析。试想一位教导主任,一定有最基本的道德约束和功德认知,阻拦高铁绝非其诚心之举。而恰恰是这样的一位,却做出了违背社会功德的不堪事情,着实折射了如今社会文明出行意识的缺失。
一直以来,高铁以快速、安全、便捷文明世界。中国高铁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条科学严谨的系统,这个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是牵一发动全身的。以现在干线的高铁运行速度,4分钟的高铁延误时间足够一趟正常以300公里时速行驶的高铁行驶出20公里。如果此时此趟列车后有其它列车等待进站,那么后果将是难以想象的。虽然后续的列车都会进行减速等待,但是4分钟的延误时间足以影响后续的几趟,甚至几十趟列车,造成更多旅客乘车的停滞和不便。两位女主均以“等老公”的私人需求为由危害了公共秩序和安全,就未免把事情做的不尽如人意了。
无规矩不成方圆。竞技比赛中,运动员犯规了要被警告甚至是驱逐。现实生活中,违法乱纪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决。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既要享受其给予我们的权利和保障,也要遵守其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不能以私利越雷池一步。它很简单,简单到购物要付钱,等候要排队;它很困难,困难到人人都想做,人人都去做。不守规矩、挑战规矩所带来的惨痛教训足以令世人反思和觉醒,不要等到“一切都晚矣”才去痛哭流涕。
铁路跨越式的发展给旅客带来了更为舒适的乘车环境,更好地贴心服务。而与之配套的应该是旅客与日俱增的规矩意识和道德涵养。想必此刻遭受网络各种言语暴力的两位“女主”心情自然不会好到哪去,他们也必然会为自己一时的冲动而懊悔、反思。与其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口诛笔伐般的言语攻击,倒不如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和谐的文明出行价值观,让“扒高铁门”的闹剧彻底收场。“文明出行,人人有责。”应该成为人们居家在外常挂耳边的警示与忠告。(于伶智)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