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人参产业而言,标准是基础。
中国是人参大国,如何走向人参强国,标准是基础。
仲伟同,现任全国参茸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在他看来,目前,我国人参标准发展迅速,随着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也将带动中国人参标准发展进入快车道。
十年磨一剑人参标准发展快马加鞭
仲伟同,从事参茸工作40多年来,他主持起草制订的GB/T18765-2002《野山参分等质量》国家标准,被中国新世纪经济科教理论文集编委会评为一等奖,结束了国家野山参无标准的状态。
仲伟同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吉林日报、延边日报、吉林省政协新报、中国质量报和人参研究等报刊上多次发表文章,为促进我国人参产业快速发展建言献策。
2004年起草制定了DB22/Y1075-2005《野山参繁衍综合护育操作规程》吉林省地方标准。2003年主持修改了野山参国家标准,将野山参的定义为:自然生长于深山密林下的人参或林下籽经过若干年后能完全体现野山参特征的视为野山参。国家标准委农轻函〔2003〕88号文批准实施,这一标准的科学修改对我国野山参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对实施“天保工程”意义重大,尤其对我省人参产业每年可增收几亿元。2005年《中国药典》将人参分为园参、林下参两大类,引起了全国从理论到人参市场的混乱,他连续组织召开四次全国人参研讨会,建议将人参分类为园参、移山参、野山参三大类。这一科学分类得到了吉林省政府的充分认可。吉参推办[2006]10号文件《关于人参分类的通知》,把人参分为三大类,这对我国人参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006-2017年,按照国家标准委的要求,他主持起草了GB/T22538-2008《红参分等质量》、GB/T22536-2008《生晒参分等质量》、GB/T22534-2008《保鲜参分等质量》、GB/T22535-2008《活性参分等质量》、GB/T22533-2008《鲜园参分等质量》、GB/T22539-2008《糖参分等质量》、GB/T22537-2008《大力参分等质量》、GB/T22540-2008《蜜制人参分等质量》、GB/T22531-2015《野山参人工繁衍护育操作规程》、GB/T18765-2015《野山参鉴定及分等质量》、GB/T22532-2015《移山参鉴定及分等质量》、GB/T19506-2009《地理标志产品—吉林长白山人参》、GB/T31766-2015《野山参加工及保藏技术规程》等26项人参国家标准。

提高话语权中国人参标准进入快车道
2010年由仲伟同主持起草制定的《野山参鉴定及分等质量》、《野山参人工繁衍护育操作规程》两项国家标准荣获2010年度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2012年由他主持制定的《地理标志产品吉林长白山人参》国家标准“2012年度吉林省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2016年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二等奖。这是我国标准化领域的最高奖项。
在仲伟同看来,人参产业标准化对于我国人参产业发展极为重要。当前,人参有国际标准5项、国外标准9项,我国对于人参建立起国家标准17项、行业标准12项、地方标准66项、企业联盟标准和企业标准等各级标准广泛建立,现在人参标准覆盖面得到了极大增强,人参种植技术规程、人参初加工产品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进步很多,人参及其制品的安全限量标准和人参产品追溯方面的标准数量很大增加。我国的人参标准化工作,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得到极大的认可。(晓捷/文)
(来源: 凤凰网吉林综合)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