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0日上午,由长春师范大学与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吉林省第二届书法教育交流会在长春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长春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国宁,吉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东航,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韩戾军出席会议并致辞。长春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曲鸽教授主持开幕式。
刘国宁在致辞中指出,书法是中华文明的文化瑰宝。长春师范大学2014年在全省率先创办了师范类书法学专业,十多年来始终坚持“技道并进、守正创新”的育人理念,培养了一大批遍布吉林内外的书法人才,许多人已成为当地书法创作与教育的中坚力量。希望与会学者以此次交流会为契机,凝聚智慧、携手前行,共同肩负起建设文化强国的历史重任。
张东航在致辞中表示,书法教育是“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重要实践。吉林省书协将重点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研与学科融合、创新教育模式与方法、构建社会协同机制,共同推进书法教育系统性发展。
韩戾军在致辞中介绍,本次交流会论文集的质量、展览作品的质量非常高,审美内涵丰富,文书兼美,做到了学术、文化、书法创作兼容并举,既重视扎实的学术讨论,又重视作品创作的创新。希望这种具有吉林特色的书法学术学风能够发扬光大。
随后,长春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总支书记杨特宣布论文获奖、入选作者名单。
在主旨发言环节中,吉林大学张金梁教授以《论〈草诀歌〉的流传与影响》为题,论述了《草诀歌》的产生与流传、对学习草书的积极和消极作用、时代书风的转变,以及对当代草书创作的思考。
渤海大学陈国成教授以《书法的有效性临摹》为题,论述了自大篆至楷书的书写古法的源流演变、后人对古法的借鉴、行书结构的古意丢失、临摹中的古法丢失等书法学习中关涉临摹的关键问题。
吉林省教育学院王洪义教授以《新课程背景下吉林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反思与展望》为题,回顾了2014—2025十多年间吉林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实践探索,解读了新课程新课标理念,中小学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展望。
胡说篆刻品牌创始人胡毓以《新媒体环境下篆刻工作者的身份转型与传播策略分析》为题,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不同身份的篆刻工作者在专业的社会认同、作品参与市场的定位以及篆刻借助自媒体传播策略变革等问题。
在主题发言环节中,北华大学教授赵彦辉主持会议,冯力阳、宋杨、姚宇轩、孔卓娃、肖昕宇、高光辉、张彦特等七位作者分别就明代书学、碑学传承、秦简书法、AI与书法教育、魏晋书法制度、高校书法人才培养、陈垣书法教育观念展开报告。
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李济时,全省部分中小学校书法教研员,长春师范大学书法专业全体师生等110余人参加会议。
据了解,吉林省第二届书法教育交流会邀请展将在长春水文化生态园12号馆开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