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吉林新闻7月3日电(李钊 陈宏博)1日中午,在长春市第一实验银河小学的“智耕乐园”里,一群五年级孩子正俯身于青翠的菜畦间。稚嫩的手轻抚过挺立的黄豆苗、绿油油的黄瓜,孩子们在大棚中,专注调试着每一处滴灌水流。

这片“智耕乐园”非一日之功,而是该校“智耕乐园 生态童行”劳动教育项目深耕多年的鲜活成果,它让土地成为课堂,使汗水凝结智慧,把国家“劳动育人”的蓝图一笔笔绘进少年心田。
记者在该校采访时看到,在学校操场的一侧,特意开辟出一块田地,按照班级分割成不同区域。除了高粱、水稻、黄豆等农作物,还种有草莓、黄瓜、茄子、西红柿等青菜水果,以及向日葵等鲜花。
盛夏的长春,中午时分异常炎热,但孩子们的劳动热情丝毫不减,有的端着水盆,小心翼翼地为高粱浇水,有的蹲在田地上清理杂草,还有学生在大棚中俯下身仔细观察金鱼和菜苗的生长情况。
遇到难题,孩子们会三五成群地激烈讨论,形成共识后再与老师共同探讨解决办法。

据了解,“智耕乐园”分为科技板块、生态板块和基础农业板块三大类,科技板块智联信息课所学技术,以智慧化手段赋能作物种植;生态板块巧创鱼菜共生系统,以绿色环保理念践行生态循环;基础农业板块则专注于水稻、高粱等传统农作物的培育,以匠心传承农耕文化。
长春市第一实验银河小学五年级2班学生李蕴洁接受采访时说,“这次活动让我们的小手变得灵巧,让我们在播种、照料、等待和收获的过程中,真正理解‘粒粒皆辛苦’的含义,也触摸到了我们中华民族那源远流长、充满智慧的农耕文化。”
该校五年级年级主任龚丽娜受访时表示,随着《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颁布,劳动教育在“五育”中的地位得以再次确立。在“活力教育”理念下,学校一直致力于劳动课程的多元创新,通过劳动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自信的舞台,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责任意识与创新思维。

“我们希望,通过活动让孩子们意识到,从土地规划到作物培育,从科技应用到生态设计,期待‘星娃’们在亲身参与中感悟到劳动的价值,收获成长的喜悦。”龚丽娜说。
当孩子们指尖沾满泥土、心中装着希望,从“智耕乐园”的青苗到滴灌系统的清流,劳动教育正以最朴实的姿态,在校园沃土中书写育人的诗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