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吉林分社正文

首页-->科教

吉林市举行“博物馆里的思政课”主题教学展示活动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30日 16:25 来源:中新网吉林 编辑:王思博



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吉林新闻10月30日电(记者 石洪宇)10月30日,由吉林省教育厅主办,吉林市教育学院、东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毓文中学承办的“博物馆里的思政课”主题教学展示活动在吉林毓文中学顺利举行。 

  吉林省委教育工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部三级主任科员张天一,吉林市委宣传部宣传教育处处长李海龙,吉林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秘书处处长郭蕙依,东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姜威,吉林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吉林市教育学院院长、党委书记邵敏,吉林市教育学院副院长孙钟海,吉林市委教育工委宣传处处长张晓卉,吉林市教育团工委书记董雪,吉林毓文中学书记姜国富、校长赵美荣,吉林机电工程学校校长李方玉、副校长刘吉林,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书记韩国忠、副校长刘芳,吉林市第七中学校副校长张海松,吉林市教育学院思政理论研训部主任曹洪梅、副主任史金芳,

  以及吉林市直属高校、中小学校、职业学校、市属民办中小学校思政主管领导、思政教研员、思政骨干教师,思政研培共同体课题组成员应邀出席,来自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积极参与。

  吉林市教育局副局长邵敏说,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一要聚焦核心内容,坚持同步推进;二要讲好时代成就,强化内容支撑;三要注重文化教育,筑牢力量根基;四要突出实践课堂,丰富教学形式。他希望广大思政课教师以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增长育人智慧,当好学生为学的“经师”;以追求卓越、臻于至善的作风,探索思政教学规律,当好学生为事的“人师”;以身正为范、弘道天下的情怀,锤炼师风师德,当好学生为人的“大先生”。

  吉林市72家博物馆立足丰厚的馆藏资源、得天独厚的考古遗址,以“一轴八翼五组团”为空间格局,将文物的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并举,为“大思政课”提供生动的实践平台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本次活动来自5所学校的5名思政教师,依托吉林市博物馆和文化旧址,开展跨学段联合教学展示,从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到大学以“博物馆里的思政课”为主题同题异构,循序渐进地讲好思政课。小学运用活动式教学在满族博物馆中体验民俗文化,培养民族情感;初中运用体验式教学在市博物馆中触摸城市记忆,延续文化血脉;高中运用议题式教学在文庙博物馆中庚续中华文脉,谱写时代华章;中职运用实践式教学在水师营博物馆中探寻水师奥秘,传承工匠技艺;大学运用研究式教学在东北电力大学石头楼中创古建“金名片”,赏文明“活教材”。旨在通过展示优秀的思政课程和教学成果,通过近距离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物的温度,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参与中感受思政课的文化魅力,打开了认知世界的广阔视野,涵养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愫,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授课模式,让思政课“活起来”、“动起来”、“深起来”,强化了思政课的育人实效。

  东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姜威对教学展示进行点评,他针对不同学段的特点对五位授课教师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从小学、初中、中职、高中到大学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日常生活到历史文化,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探讨,体现了思政课的螺旋上升和循序渐进。他建议,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把身边的教学资源挖掘好,融入到思政课教学当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会后,学生们参观了吉林毓文中学校史馆、东北抗联博物馆吉林毓文馆。作为吉林省新文化运动的摇篮,吉林毓文中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思政渊源,这两个场馆,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精神的传承者。学生们驻足凝望,感悟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它激励着学生,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