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吉林分社正文

首页-->区县

(区域观察)小切口里的真功夫:长春莲花山“三提”专项行动务实足迹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5日 09:44 来源:中新网吉林 编辑:王思博

  中新网吉林新闻8月15日电 题:小切口里的真功夫:长春莲花山“三提”专项行动务实足迹

  作者 李钊

  14日清晨,王寸石来到劝农山镇开始日常巡查,他手中的巡查记录本上,密密麻麻标注着几十处路面破损的位置。这些信息,连同保洁人员巡查发现的176项市政设施、空中搭线等城市乱象,通过“1+12+N”机制,精准流向相关职能部门。

“三提”专项行动办公室现场调度行动进展情况 莲花山/供图

  身为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简称“莲花山”)城市管理局副局长,王寸石近期的工作重点,就是围绕“生态提质、环境提升、治理提效”(简称“‘三提’专项行动”)展开,他负责对反映和发现的问题进行收集、派发和统筹推进。

  从今年4月“三提”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至今,专班办公室召开专题协调推进会3次,以“四不两直”方式深入一线检查13次,发现各类问题29项,生态文明监督员巡查上报问题6项,目前全部整改完成。

  在过去的四个月里,以王寸石为代表的“小人物”们,他们的足迹遍布莲花山村屯角落,正是这些小切口里的务实举动,时刻牵动着莲花山“三提”专项行动的神经末梢。

  脚步丈量:问题在泥土里,答案在一线上

  其实,早在动员部署会召开前,“三提”专项行动就已被提上日程。今年3月伊始,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小明就曾多次深入莲花山各村镇,以召开现场会等形式亲自落实工作。

  王小明的工作日程表密集得惊人。3月1日王小明等一行人到岗子村后邰屯、勤劳村刘家店屯、新立村范家屯、泉眼村南泉眼屯和火石村前砬屯,针对违法图斑、违章建设、偷倒垃圾、森林防火、人居环境整治及畜禽粪污处理等进行实地调研。

  仅隔两天,3月4日,王小明再次以贯彻落实长春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为线索,专程来到劝农山镇开展专题调研,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

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河道检查 莲花山/供图

  一天后,3月6日,王小明直奔四家乡多个问题点位“解剖麻雀”。他召集相关负责人和各村书记,重点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困难,大家直面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他要求,要把“三提”专项行动作为今年重中之重来抓,“绿色和生态是莲花山底色,必须做强。”

  以问题为导向,是“三提”行动的起点。此次行动逻辑清晰可见,唯有深入田间地头、街巷角落,才能触摸真实痛点,避免决策悬空。

  这种“一线工作法”迅速固化为制度。4月9日,莲花山召开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明确未来三年行动纲领。随后,“四不两直”成为专项行动办公室的工作常态。在刚刚过去的7月,专班人员13次直插一线,发现29项问题,无一例外完成整改。

  据记者观察,突击检查不是目的,其指向的是建立一种持续发现、快速响应的治理机制。

  网格聚力:“小角色”汇成治理大能量

  此次“三提”专项行动,不只将视角放在度假区,还结合今年6月长春市启动的“走遍长春·情暖春城”行动,在更高的维度上推动专项行动走深走实。

  莲花山信访局研究制定了《度假区关于深入落实领导干部“走遍长春・情暖春城”行动持续深化“生态提质・环境提标・治理提效”三提行动的实施方案》,成立了行动专班。

  在专项行动中,专班成员变身为巡查员,汇聚成区域治理的大能量。截至目前,累计上报包保事项29件(带案下访18件,走访发现7件、上级交办分管领域1件、基层上报分管领域1件)。已解决13件,另外16件也在推进中。期间,走访重点企业、项目20个,走访重点社区(村)25个,走访重点人群3人,共解决问题36项。

  专项行动涉及的范围之广也前所未有。行动期间,莲花山以群众反映突出的娱乐、经营、施工等噪声污染为重点,专门整治噪声扰民问题。住建局、生态环境分局、市场监管分局和三乡镇主动行动,强化治理。

莲花山对露营地私搭乱建帐篷行为进行集中整治 莲花山/供图

  莲花山还根据自身特点,启动露营地私搭乱建帐篷集中整治行动,制定了《度假区露营地管理办法》,对旅客文明旅游,合理利用露营地搭设帐篷进行整治。7月份,集中整治拆除圈占木平台空帐篷共计28处。

  “我们既是指挥员,也是作战员。”王寸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行动的重点是前期巡查,只有发现问题,才有后续的整治。他表示,“三提”专项行动调动网格化建设,全区切割为200余个网格,以屯为最小网格单元,由屯长任网格长。

  记者发现,参与行动的城管员、保洁员、护林员,加上社会聘用的河道保洁员、森林消防员等,都被吸纳为一线巡查员。这些“小角色”,在莲花山的治理网格中被赋予了新角色——城市乱象的“流动哨”。

  民心为上:化解矛盾是最好的环境治理

  短短数月的时间,134项市政设施问题、18处空中搭线隐患、13处卫生死角、11块违规广告牌匾经由他们的日常巡查被记录上报。

  这些散落在庞大区域里的细微瑕疵,被迅速分类、移交至责任部门。另外几支“专业”队伍也在行动,生态文明监督员上报的6项问题100%实现整改;生态环境分局对域内所有河流开展巡查整治工作和监测监,发现的三处问题已全部立整立改;水利水务局出动约1062余人次对约142.56公里河道进行清理保洁,清理垃圾约2.1吨,完成3次整改,基本实现了无垃圾堆积、无漂浮物残留的目标。

  与此同时,专班还开展了图斑整治、面源污染防治、秸秆禁烧和秸秆离田、人居环境整治、城市伤痕整治、建筑垃圾治理、违建管控、治超治限、安全生产森林防火等专项行动,均达到了预期效果。

  “1+12+N”体系(即1个专班统筹,12个职能部门联动,N个临时性任务)的精髓,在于激活了治理的“末梢神经”。它打破部门壁垒,将原本分散的巡查力量整合为一张动态感知网,使问题的发现与流转效率显著提升。

莲花山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彰显坚实的发展底色 莲花山/供图

  治理的精细化,在176处“城市乱象”的精准识别与分类处置中得到具象化体现。

  记者发现,在劝农山镇,调研人员直接询问商户“客人多不多?”“运营有啥困难?”“对服务环境满意吗?”这些朴素的问询,成为找准服务短板、化解潜在矛盾的关键切口。当21件有理诉求得到彻底解决,不仅消弭了冲突,更夯实了度假区长远发展的民心基础。

  “莲花山外来游客较多,本地居民以农民为主,在管理上我们疏堵结合,这样的执法才更有温度。”王寸石用“人性化”三个字总结专项行动的治理核心。

  专项行动的答卷,不在会议室里,而在悄然修复的路面、整洁的街巷、畅通的诉求渠道之中。这些细微之处的变化,正为长春这座“北国春城”的生态明珠,沉淀着更坚实的底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