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春市绿园区委社会工作部对25名村(居)委会委员候选人进行了任职资格联合审查,这项工作是该区破解基层治理瓶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措施之一。
今年以来,该部门针对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瓶颈问题,聚焦“减负、赋能、增效”三个维度发力,进行了有效探索。
细化权责体系 推动“为车减负”
为解决基层治理问题,该区出台了《“强基 减负 赋能”行动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的若干措施》,设7个专项工作组,强化组织、队伍、制度等各项保障。统一标准抓规范。明确镇(街道)职责清单315项,制发村(社区)组织工作事务、证明事项指导目录,制定村(社区)机制运行、牌匾悬挂规范标准,清理室内外牌子300余块,平均每个村(社区)清理证明事项18个,厘清基层权责边界。
强化基层力量 推动“为马赋能”
该区募集启动资金,成立长春市首个社区发展专项基金,引导公益力量持续参与城乡治理,实现以“小资金”撬动“大服务”。强化阵地增效能。招募社区合作组织20余个,打造“小暖HUI邻”等5个社区服务综合体,建成 “四个幸福”(幸福食堂、驿站、医馆、学堂)载体120余个,为居民提供“医食购乐”一站式便利服务。
该区选取20个小区试点推进“骑手友好小区”项目,帮助新就业群体破解难点问题。建立区级社会工作联合会和区级志愿服务联合会融合联动机制,整合全区专业社工机构及志愿服务团体128家,凝聚志愿者2342人,精准对接各类人群需求,开展困难救助、求学资助等“七助” 活动316次,累计帮扶人员近千名。
优化基层管理 推动“为人增效”
工作中,该区注重联审强监管,严格审查村(居)委成员候选人条件,保证基层的先进性、纯洁性。明确流程强指导,发布工作提示,明确村居委会(监委会)补选、村民小组长补选、社区居委会(监委会)委员补选等业务工作流程,确保选举各个环节合法合规。加强自治强根基,不断丰富基层民主形式,持续强化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建设,深化“三长”联动机制,充分发挥“三长”收集社情民意的优势作用,降低各类风险隐患。
该区还与长春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共建,定期邀请专家学者讲解社会工作相关知识,分期分批举办“社会工作人才提升计划”培训班,为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团体成员提供职业资格考试辅导,全面提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专业化水平。(高龙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