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吉林分社正文

首页-->法制

榆树法院:一场迟到的亲情约定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7日 17:40 来源:中新网吉林 编辑:王思博

  近日,榆树市人民法院未成年人保护审判庭内,一起抚养权变更案件终于尘埃落定。

  据悉,2024年,张某攥着起诉状走进法院说,前夫闫某已失联多年,两个女儿小美(化名)、小慧(化名)由八旬祖父照料。老人精力不济,孩子的生活与学业渐渐失了周全。

  因闫某长期失联、祖父无力照护,且已年满八周岁的孩子明确表示愿随母亲生活,法院依照“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判决将抚养权变更给张某。

  尽管张某母女已在法院联合社会各界的帮扶下重归生活正轨,但法官于长娟心中始终压着一块“石头”:闫某作为父亲,不能一直“缺席”孩子的成长。这份“未闭合的创口”,驱使她继续奔走。

  拿到闫某的联系方式后,法官立刻与其取得联系。视频接通瞬间,闫某脸上写满不解。

  法官对着镜头,拿起判决书逐条解释:“你父亲说你们长期异地,他年事已高照顾不好孩子,这对孩子和老人都是负担。孩子们现在跟着妈妈,学习成绩上去了,性格也开朗了,这些变化你都看得见。”

  随后,法官话锋一转,语气柔和了许多:“你在国外打拼不容易,但孩子是你最大的牵挂,也是你未来的希望。你已经错过了她们几年的成长,难道还要让她们在生活上受委屈?”

  电话那头的闫某沉默了,良久,闫某的声音带着哽咽,当场表示愿意委托律师处理抚养费事宜,参与庭审。

  庭审当天,法官拿出事先拟好的协议,逐条与三方确认。那份迟到的亲情约定,在孩子们的心田里,种下了名为“幸福”的种子。(谭伟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