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吉林分社正文

首页-->法制

孩子跟谁姓?长春二道法院:法律有说法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2日 16:08 来源:中新网吉林 编辑:王思博

  中新网吉林新闻9月2日电(谭伟旗 孙萌)近日,长春市二道区人民法院官方公众号发布消息介绍,王某与赵某在婚前约定,将来子女随母姓。婚后二人育有一子,出生时随母姓登记。之后王某反悔,认为孩子随父姓具有社会普遍性,希望孩子随父姓。

  赵某认为,孩子随母姓是丈夫之前的承诺,不应出尔反尔,且赵某也是独生女,也可以通过子女保留自家姓氏。双方多次协商无果后,王某以“夫妻感情破裂”为由提起离婚诉讼,要求法院判决离婚并变更儿子姓氏。

  子女姓氏可以随母姓吗?

  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15条,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法律赋予父母在子女姓氏上的平等决定权,体现出对夫妻双方平等身份的尊重和保护。取姓时需父母协商一致,一旦确定,任何一方不宜单方面强行变更。本案中,儿子随母姓系双方之前的协商结果,且符合法律对姓名权的规定。子女姓氏问题应基于父母平等协商,而非单方面强制。

  姓氏争议可以作为离婚的理由吗?

  《民法典》第1079条明确,离婚诉讼的核心标准是“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本案中王某表示本次离婚诉讼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赵某同意更改孩子姓氏,王某所举证据未能证明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故法院不准予离婚。夫妻双方遇到分歧,应积极沟通、相互谅解,理性寻求化解之道,而不是轻易诉诸离婚。婚姻的意义远超越姓氏的选择,更在于彼此之间的感情与责任。

  孩子出生后还能改姓吗?

  可以。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经协商一致的,可由监护人申报姓名变更登记,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变更姓名的,应当征得本人的同意。

  孩子成年后自己有权决定姓氏吗?

  是的。《民法典》同样尊重子女成年后的自主决定权。待其成年后,如符合一定条件可依法自主决定是否变更姓名,包括恢复原姓、随继父母姓或选择其他合法姓氏。父母早期为其选择的姓氏,并不具有终身的约束力。

  姓名是个人身份的象征,也承载着家庭情感与文化记忆。法律在充分尊重传统的同时,也保障每一方的合法权益,倡导夫妻平等、家庭和谐。在处理此类家庭事务时,理性沟通、相互尊重、协商一致永远是首选之道。

  法条链接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五条自然人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一)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二)因由法定扶养人以外的人扶养而选取扶养人姓氏;(三)有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少数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诉讼离婚】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二条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