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吉林分社正文

首页-->法制

长春朝阳法院:执行利剑72小时斩断“赖账侥幸”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30日 15:50 来源:中新网吉林 编辑:王思博

  中新网吉林新闻4月30日电 (谭伟旗 辛江 王仲之)近日,在长春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接待室内,申请执行人王某将一面锦旗交到法官张倩手中,这面锦旗背后,是执行法官200多个日夜的坚守,更是一位普通劳动者在绝境中重拾希望的历程。

  据悉,2008年,王某入职某食品加工厂。十五年间,经营者白某始终未为其缴纳社会保险。2023年4月突遭解雇后,王某多次索要经济赔偿金未果,生活陷入困境,令她窒息的是,再过两年就能办理退休的她,如今不仅要失业,还需自行补缴社保缺口。

  迫于生计压力,王某开始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经过劳动仲裁、一审及二审程序后,法院于2024年6月作出生效判决:某食品加工厂需支付王某经济赔偿金。

  2024年7月,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承办法官面对的是一道难题:工商登记显示某食品加工厂为个体工商户,其经营场所早已人去楼空,经营者白某亦隐匿行踪,案件执行陷入僵局。

  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个体工商户的债务,个人经营的,以个人财产承担。法官转换执行思路,将白某个人财产纳入查控范围,成功冻结其账户并扣划。

  采取强制措施后,“消失”已久的白某终于主动现身。在法官见证下,双方于2024年11月达成每月还款的和解协议。然而首期款项到账后,被执行人再度“失联”。

  被执行人从12月份开始不按和解协议履行后,法官的手机备忘录里,密密麻麻排着提醒。每次查控系统更新,她总要逐条比对账户变动。

  今年春节前夕,法官敏锐捕捉到白某银行账户的异常变动,当即实施冻结。此后,法官坚持每15日查询一次。近期,法官发现该账户存入定期存款时,拨通了白某的电话,此时的白某仍企图搪塞,法官迅速前往银行完成扣划。

  最终,王某收到了到账信息。回想这半年多来发给法官的每一条语音、所有电话中的“碎碎念”,都得到了耐心地回应。那一刻,王某感到前所未有的温暖。

  锦旗虽轻,却承载着人民群众对法官的由衷感谢;话语无华,却体现了当事人对法院执行工作的认可。

  每一起看似普通的案件,都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法官表示,面对“打白条”式和解协议,都将坚决予以打击,运用大数据全力追踪财产线索,确保胜诉权益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让裁判文书上的合法权益转化为群众手中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