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榆树市人民法院大岭人民法庭庭长李道明成功调解一起跨越十余年的民间借贷纠纷。承办法官以法为据、以情动人,让两位年过六旬的老友冰释前嫌。
据悉,2012年,被告王某因孩子上学急需用钱,向好友许某借款。出于多年交情,许某慷慨解囊。然而,十多年间,许某多次催要,王某均以“手头紧”为由推脱。无奈之下,许某将王某诉至法院。
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发现,双方不仅仅是债权债务关系,更是有着数十年交情的老友。王某承认借款事实,但反复强调“实在没钱还”。许某则情绪激动,要求立即偿还本息。眼看矛盾可能升级,承办法官决定采取“背对背”调解模式,化解纠纷。
承办法官从“情谊”入手,引导双方回忆过往互相帮扶的点点滴滴。针对王某的现状,法官耐心劝解。随后,法官又向许某说明王某的难处。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情理交融,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王某自2025年起分五期偿还全部借款。
法官介绍,民间借贷多以友情、亲情为基石,是亲朋好友间最质朴的互帮互助。出借人在他人困难时伸出援手,是基于深厚情谊与信任;借款人自当铭记这份恩情,信守承诺,积极履行还款义务。拒不还款、逃避债务,绝非明智之举。这不仅会让自己失信于人,更会让原本亲密无间的关系破碎,再难修复。(谭伟旗)